西安“十大怪”是什么?

网上有关“西安“十大怪”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安“十大怪”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西安,和它联系在一起的是长安古都,是 历史 悠久的秦始皇兵马俑,是豪爽朴实、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关中人民 。陕西在 历史 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俗风情,人们用顺口溜将其总结为"西安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开、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不唱吼起来。那么这十大怪又是怎么来的呢?

西安十大怪中有四大怪是关于饮食习俗的,分别为“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开”,由此可见陕西饮食的独特性。 陕西可以说是面食之省,“面条像裤带”说的就是陕西又宽又长的面条,这可不能像娇气**吃阳春面一样慢条斯理地吃,而是要陕西大汉扑哧扑哧大口大口地吃,豪爽而又实在。除了面条,陕西还有的特色饮食就是锅盔和羊肉泡馍,“锅盔像锅盖”说的就是一种大得像锅盖的烙饼,人们将面和到硬得手都揉不动时,将面做成锅盖大小的饼,放在铁锅里慢慢地烙烤,烤完后外焦里酥,又大又硬,就像新疆的馕一样,可以作为干粮存放很久。而羊肉泡馍,更是陕西的代表性饮食,泡馍烹制极为精细,汤浓肉烂,肥而不腻,令人食后回味无穷。

而不管面条还是锅盔、泡馍,陕西人餐桌上都不能少的是一碗油泼辣子,这就是陕西十大怪之一的“辣子一道菜”。久陕西所产的辣椒色红、个长、头尖,辣味十足,陕西人将其晒干后用臼子捣成辣椒粉,然后浇上热油,就成了油泼辣子,浇在面上、泡馍上,吃起来十分过瘾。而吃饭要用餐具,豪爽的陕西人自然不会像日韩 美食 的小碗小碟,而是用老碗,这种碗比一般的小盆还要大,装好面后,浇上油泼辣子,夹好菜,就蹲在地上吃了起来。 陕西的另一大怪“板凳不坐蹲起来”,正是因为陕西人不爱坐着吃饭而来。在陕西乡下,随处可见蹲在墙角的乡亲们晒着太阳聊天。

其他西安十大怪则是着装、住房、婚俗、 娱乐 方面的,“手帕头上戴”说的是陕西的老太太喜欢在头上戴一块手帕,关中地区风较大,日晒强烈,干旱少雨,劳动的时候头上戴一块手帕可以防日晒、风沙,热了还可以擦擦汗,头戴手帕也就成了朴实陕西人的象征。 也正因为陕西干旱少雨,对于雨水十分珍惜,所以陕西人盖房子,屋檐都是朝向院内,让雨水流到院子里。一般的房子屋檐都呈人字形,而陕西的房子看上去只是人字的一边,这就形成陕西十大怪的“房子半边盖”。而在这样的房子里,陕西乡下大爷睡觉的时候枕的不是软枕头,而是石头,这就是十大怪之一的“睡觉枕石块”,因为夏季的时候关中酷热,枕着冰凉的石头睡觉可以消暑,这石头可是陕西大爷的“金不换”。

陕西人安土重迁观念很重,旧时陕西流行着一句谚语“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他们认为陕西是最好的居住地,不舍得姑娘外嫁,因此陕西形成一大怪“姑娘不对外”。此外,在婚礼葬礼或重要的乡间仪式上,陕西人都会搭起戏台唱起他们的地方戏—秦腔。秦腔高亢激昂,几里外都可听见,因此“唱戏吼起来”也成了陕西人的十大怪之一。

如今,随着 社会 的发展,陕西十大怪中的几怪也慢慢淡化,比如板凳不坐蹲起来,手帕头上戴;姑娘不对外更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习俗了,但是在这十大怪中所反映出来的陕西人的自信大气、豪爽激昂的性格却不曾改变。

西安之地古属雍州,这里的黄土地即所谓“黄壤”,被列为拥有最高等级土地资源的地方,也是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地。由于中国 历史 上影响深远、最负盛名的西周、秦、西汉、唐这几个王朝,均建都于此,所以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今天有书君就和大家聊一下,西安“十大怪”是什么?不过有书君认为,如果题目修改为“关中十大怪”就更加完美了。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关中地区盛产小米,自古以来多以面食为主,这里的人一日三餐几乎都是面食。关中的女孩,可以不学绣花做衣,但一定要先学会做面食。

如果出嫁时哪家的姑娘不会做面食,往往都会被婆家瞧不起。“裤带面”正如关中人的个性一般,爽快敞亮。面之宽堪称一绝,如同裤带,故以此得名。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提起第二怪,有书君要给大家讲一个传说。相传,秦国为统一六国四处征战,所携带食物很容易发霉。

随军厨师苦思冥想后,研究出用麦子磨成面粉,经过发酵后,再用揉、摔、捏、拍、捻、压、擀等多道手法,把面团擀成一张大饼,然后用七八十公分的大铁锅,烙起来。

锅大锅盔就有多大,所以形如锅盖的大锅盔就做成了。

另外,这个锅盔还有一个很好的风俗,就是关中的姥姥都会给满月的外孙制作此饼,并用线将钱捆在锅盔上,一并挂在外孙的脖子上,不过这个尺寸可是根据外孙头围来制作的哟!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

提起辣椒,大家首先会想到四川,其实关中才是把辣椒吃到极至的地方。如果邻里来家中吃饭,可以无肉无酒,但是如果没有辣子,就一定会被客人嫌弃。

有书君十分喜辣,尤其喜欢油泼扯面。每每想到,当面卷入碗中后,将特制的辣椒面和香葱青菜撒到面上,一边浇上热油,一边搅拌,在那股辣香钻入鼻中时,整个人身心无比愉悦。

第四怪:碗盆不分家。

老陕的碗深而圆,几乎与盆大小无异,一如关中人豪爽质朴的秉性一样。辛苦了一天的关中人,每每伴着夕阳西下,一边端起自家的老碗,一边与邻里畅谈人生,让人觉得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第五怪:手帕头上戴。

如今的关中物产丰盛,已经少有人着这种装扮。但是这个手帕的功效却是没办法磨灭,手帕戴头,不仅防晒而且还可以护头发,更可以随时擦汗,一举多得。难怪一些外出的老人,还是会将洁白的手帕戴起来。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这半边盖的房子,又称“揭北子”,这是关中特有的民宿。这种房子的形成主要是应对关中特有的风沙、干燥的气候,当然节省材料,就地取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的关中人已经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这个关中特有的半边房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当年关中的姑娘正如现在帝都的女孩,她们有着天子脚下的骄傲,一般只与当地人通婚。另外,当地的姑娘比较保守,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父母当然不希望女儿远嫁,于是关中姑娘在当年可是从来没有远行过哟!

不过现如今,关中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里的姑娘不仅走出关中,而且已经步入世界各国。

第八怪:不坐椅子蹲起来。

不论在哪部与陕西有关的**电视作品,都会看到蹲在墙根、捧着大碗吃面的场景,这成了陕西地区作品题材的标志。有书君一度很难理解,这种姿势吃饭不会胃疼么?

不过,正是这种姿势反映出质朴的关中人们对生活随意、自然的态度。与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相比一定舒服许多。

第九怪:睡觉枕石块。

看到这一怪,有书君不禁想起古代时的石枕,不光提神醒脑还可以预防颈椎病,而且自带调温功能,难怪被称为:“金不换”呢!

第十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有书君曾经跟随节目组拍摄过秦腔学校,亲眼见证过剧院的学生们从化妆到表演的全过程。他们的校长和有书君介绍过,秦腔是所有剧种的鼻祖,但又不同与其他剧种,是一种完全用真声演唱的,所以音色高亢激昂,正是因为这样,才保持了秦腔原始豪放的特点。

如今,传统的“关中十怪”已经慢慢地消失在车水马龙中,现在传承下来的些许民俗也因 科技 发展融入了现代的味道。有书君不禁唏嘘,再过10年、20年,当我们再提起“关中十怪”时,会不会不再有人了解呢?有书君努力记录,愿以已微薄的力量,将这些民族的东西传播出去。

附:关中十大怪歌谣:

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易携带。

虽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老陕饭碗特别大,面条菜肴全盛下。一碗能把肚填饱,老碗会上把话拉。

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戴。防晒防尘又防雨,洁手擦汗更风采。

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

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常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老陕脾气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三秦大地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有奇效,醒脑提神金不换。

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要震翻。

其实没有十大怪,只有关中八大怪一说,分别是:1、辣子一道菜;2、面条像裤腰带;3、碗盆分不开;4、锅盔像锅盖;5、房子半边盖;6、吃饭不坐蹲起来;7、帕帕头上戴;8、姑娘不对外。辣子一道菜,在过去关中,油泼辣子就能夹馍,撒点盐能当一顿饭。至于面条像裤腰带,就是所谓的扯面,又叫裤带面,又宽又薄又劲道,撒点盐、葱花、辣子,油一泼就是油泼面!碗盆分不开是指关中人吃饭时的碗很大,俗称老碗,比别的地方的盆还要大。锅盔是关中一种特色的食品,面在锅里烙,干时出锅,很大很脆!有的地方泡馍用的就是锅盔!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种特色的建筑,房子只有一边。吃饭不坐蹲起来,指关中人习惯蹲着吃饭,又称圪蹴着。至于帕帕头上戴,是一些年纪稍大的老太太喜欢头戴帕帕,可以遮尘防风。而最后一个姑娘不对外是关中自古属于富庶之地,都喜欢把女孩子就嫁给当地,去外地都会吃苦,所以不外嫁!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 历史 文化城市,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曾经演绎过大唐盛世、大秦帝国等壮观 历史 故事,现在还遗留有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以及大雁塔、小雁塔、半坡遗址等无数 历史 遗迹。西安 历史 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小吃众多等等。说起西安“十大怪”,也是陕西“十大怪”,现在 社会 发展很快,所谓的“十大怪”其实早已经成为 历史 ,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个别现在在西安还能寻觅到踪迹,现在分别讲给大家:

西安第一怪、房子半边盖;

西安第二怪、面条像裤袋;

西安第三怪、有凳子不坐蹲起来;

西安第四怪、锅盔像锅盖;

西安第五怪、辣子一盘菜;

西安第六怪、姑娘不对外;

西安第七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西安第八怪、帕帕头上戴;

西安第九怪、碗盆不分开;

西安第十怪、睡觉枕石块。

第一,面条像裤带。

第二,锅盔像锅盖。

第三,辣子一道菜。

第四,碗盘不分家。

第五,手帕头上戴。

第六,房子半边盖。

第七,姑娘不对外。

第八,不坐椅子蹲起来。

第九,睡觉枕石块。

第十,秦腔不唱吼起来。

哈哈,去过西安很多次,哥在西安工作,不知道西安十大怪啊,那个一根面条煮一碗也吃不完,水盆羊肉非常棒。。。。看了网友们回答很精彩,现在知道了。。。。

通常来说是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是:

1 面条像腰带;杨凌蘸水面是代表,宽如腰带。

2 锅盔像锅盖;乾县锅盔名气大,形如锅盖,厚如砖块,味道杠杠滴。

3 辣子是道菜;油泼辣子是陕西特色,吃饭可以没有菜,不能没有油泼辣子。

4 泡馍大碗卖;泡馍碗大,体现了陕西人的豪爽。

5 碗盆难分开;碗大如盆,外地人分不清是碗还是盆。

6 帕帕头上戴;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喜欢把手帕戴在头上,80年代还有,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7 房子半边盖;黄土高原的特色建筑,俗称“厦子房”。

8 姑娘不对外;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比较富庶,姑娘一般不外嫁。

9 不坐蹲起来;陕西人,尤其是农村人吃饭,不喜欢坐在餐桌旁,端碗蹲在门口和邻居边聊天边吃饭。

唱戏吼起来。秦腔的唱法豪迈奔放,犹如“吼”。

吸收文化精华,@ 爱的力量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您问:“ 西安的十大怪指的是什么?” 问的好,这个问题挺有趣,正是我喜欢回答的问题。西安处于陕西的关中地区,“西安十大怪”其实就是指的“陕西关中地区十大怪”。下面我分10个方面来回答:

1、面条像裤带——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盛产小麦,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就是面食,比如拉面、油泼辣子面、臊子面、馒头等。

2、锅盔像锅盖——指的是自唐、宋朝以来,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如果要出远门经商,就要带上锅盔作为路上的干粮。

3、油泼辣子一道菜——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喜欢吃油泼辣子,吃面时喜欢放油泼辣子,炒菜时也喜欢放油泼辣子。吃米饭时就把油泼辣子当菜吃。

4、碗盆难分开——指的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饭碗老大老大的,被称为“老碗”。大得分不清是饭碗还是盆子。

5、手帕头上戴——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老太太,喜欢把手帕当作头巾戴在头上,挺有关中地区特色。

6、房子半边盖——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有很只盖了半边的房子。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特色,与陕西的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

7、姑娘不对外——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女子一般不嫁到外地,也一般不和外地人结婚。关中地区的女子喜欢嫁给本地的男子为妻。

8、不坐椅蹲起来——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人们,喜欢蹲在椅子或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一种享受。

9、睡觉枕石块——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人睡觉,不喜欢枕柔软的枕头,而喜欢枕木制的或石制的枕头。这是由关中人憨直的性格决定的。

10、秦腔不唱吼起来——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人们在唱陕西地方剧种——秦腔的时候,喜欢扯起嗓子吼起来唱。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

以上的一些风俗民情都是陕西关中地区所独有的特色,挺有趣的。这正应了那句古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陕西西安曾经的故都,好多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留传至今,西安十大怪,第1怪锅盔像锅盖、锅盔像锅盖说的就是一种大得像锅盖的烙饼。

第2怪面条象裤带、面条像裤带说的就是陕西又宽又长的面条。第3怪油泼辣子一道菜、泼辣子,这就是陕西十大怪之一的辣子一道菜。第4怪板凳不坐蹲起来、板凳不坐蹲起来,正是因为陕西人不爱坐着吃饭而来。第5怪盆碗分不开、说的是陕西人吃饭用的碗和盆一样大。第6怪房子半边盖、这个可能是一个地方一种文化吧。第7怪手帕头上带、这个是陕北人农做的一种习惯用来遮尘擦汗。第8怪姑娘不对外、是说西安是以前的故都地里条件好好多姑娘不原意去别的地方,第9怪睡觉枕石块、这是老祖先留下的一种文化,头火重的人枕石枕取火、第10怪秦腔不唱吼起来、秦腔是西北人的一种地方文化。

陕西省的特点?

经过春秋时期一系列战争,许多国家消亡。到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秦王政在位时,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在中国首次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但由于秦朝 赋税、兵役、徭役等特别繁重,法律严酷,使得民不聊生,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队攻占咸阳,秦帝国只存在了15年。

陕西是秦腔和皮影的发祥地,我想知道还有些什么?陕西还有八大怪,还有些什么其他的特色?

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横联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烹饪历史悠久,饮食风尚特色突出。比如,关国石子馍就葆有先民的石烹遗风;史载“黄帝作釜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据考岐山臊了面就始于西周“ 余”之礼,《礼记》记载“礼之初,始诸饮食”。陕西烹饪文化之源运流长,影响之深广,由此可见一斑。

陕西饭菜,很多都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特别是小吃,美不胜收。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使陕西的小吃博采全国各地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之风味,汇集内外名饮名食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饮食产业随经济飞跃而蓬勃发展,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知名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风味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享誉神州,传之海内外。去年出版的陕西省烹饪百科全书-——《陕西烹饪大》,勾勒出了陕西省饮食文化发展的概貌,列举了陕西省名吃、名点、名宴。据统计,录入大典的陕西风味小吃就有549种,其中,1997年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鉴定认定会上,评出陕西19种小吃为“中华名小吃”;今年9月全国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认定评迁活动中,陕西又有60种荣获“在华名小吃”的称号。至此,陕西省已有 “中华名小吃”79种,名列人国前 。1999年以来,在“陕西名小吃”认定活动中,已有151种陕西地方风味小吃通过了认定,被命名为“陕西名小吃”。这里,我们 您走进陕西风味小吃殿堂,您可尽情品尝欣赏这色、香、味、形、营养、卫生具佳的中华名小吃、陕西名小吃,既饱口福,又饱眼福。品味陕西名吃,就是品味古老的文化。

我在西安也呆过几年,加之我这人又比较好吃,又同属西北地区,口味基本相同,所以对西安的小吃还算知之皮毛,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如果有陕西的网友看了不要笑我。

先说说西安小吃的口味。西安属于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的口味一般都很重,特别是酸、辣二味,尤其为重。西安又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口味也就比较杂,也就造成了西安小吃品种繁多,口味各具特色的特点。

西安美食里,最著名的当然是羊肉泡了。老孙家的羊肉泡,远近驰名。对与好吃之人,来西安而没吃老孙家的羊肉泡,等与没来西安。

羊肉泡馍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如果再往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诗经》中有“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之语。

西北人以面为主食,一天不吃面,就会觉的浑身没劲(可怜我到了南京后,就再也没吃过一顿正儿八紧的面了)。所以西安也是以面食为主。西安的面条,当然要数歧山臊子面了。上等的歧山臊子面面条必须是手擀面,加上用油焙干的小豆腐丁,加上肥瘦各半的小肉丁,以及秘制的汤,汤上漂着一层油,味道那个美啊。。。。(其实是很酸的,不能吃酸的人可能会不合口味)

擀面皮。这个也应该算是一个特色小吃,但味道不如我们老家的好吃。

米皮。和擀面皮差不多,只不过是米面做的。

贾三灌汤包子。西安清真著名风味小吃。灌汤包子主料选用牛羊肉和肋条肉,用羊骨头熬成的汤和调料汤打肉。蒸熟后具有“皮薄如纸,馅嫩含汤、调料香浓?的特点。

西安镜糕。陕西的传统小吃,以糯米为原料蒸制而成的形状似圆镜的糕。经营镜糕者多系摊担叫卖。清朝有诗云:“柳荫槐下清昼长,镜糕担子亦生香?的诗句。(如果你到西安说要吃镜糕,可能永远也吃不到,如果说要吃甑糕,满大街都是。口音问题呵呵)

去西安吃小吃的最佳地方:回民街———北院门,尽管只是一条只有几百米的小街,却汇聚了近百家风格不同的小吃餐馆,渗透着古城西安特有的地方文化气息。这些餐馆店铺的几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说是西安小吃的代表。到过西安北院门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觉。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其餐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无声润物,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

历史——厚重典雅 博大精深

在春秋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治地,故简称“秦”,在此基础上发祥和成长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饮食风味与历史文化结合称之为“秦食文化”,它以陕西为中心,地理位置可以拓展到整个西北地区。历史上,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发展,陕西,尤其是西安,形成众多名胜,内外交流相当频繁,这也带来了陕西膳食饮馔的进步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秦食文化”菜谱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清真菜等组成。衙门菜,又称官府菜,历史悠久,典雅厚实,如“带把肘子”、“箸头春”等。商贾菜则以名贵取胜,如“金钱发菜”、“佛手鱼翅”等。市肆菜以西安等重镇中心的名楼、名店的肴馔为主,招徕顾客,竞争激烈,如“明四喜”、“奶汤锅子鱼”、“煨鱿鱼丝”、“烩肉三鲜”等。民间菜经济实惠、富有乡土气息,如“光头肉片”、“肉丝烧茄子”、“葫芦头”等。清真菜历经明清发展,规模初具,如“羊肉泡馍”、“全羊席”,闻名遐迩。

陕西餐饮和饮食文化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遗风,特色精绝,美不胜收。借历史与古都优势,陕西餐饮博采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风味,集内外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之技艺,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

但陕西餐饮业在其前期整体上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陇海铁路通车和抗战兴起,陕西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各地迁移至西安的人口急剧增加,各种风味饮食也先后入驻西安,陕西餐饮业得以兴盛。后来,从上世纪80年代西安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国内外的交往日益频繁与密切,促使陕西的餐饮业一日千里,跨越发展。伴随着“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等经典餐宴的挖掘面世,还出现了一批符合各地游客需要的创新菜,进一步提高了陕西餐饮的知名度。

现状——争流竞胜 异彩纷呈

早在唐代,西安(古称长安)就是全国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全国餐饮和饮食文化的中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寄胡麻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一诗。其实,诗中的“胡麻饼”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芝麻烧饼。

三秦大地烨烨华章,名品饮食千古蕴藏。流传于陕西的各式小吃,不论是宫廷的、民间的,数量庞大,做工精细,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陕西人在挖掘、整理、保留这些传统餐饮的同时,又给它增添了新的内涵。如把传统的各式各样的饺子和小吃组成使人眼界大开的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在这里,人们吃的不仅仅是几碟菜肴,而是在品味文化与传统,感受历史脉络和民族风情。

清真菜在中国的菜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陕西以牛羊肉泡馍为代表的清真餐饮近年来更是独领风骚,西安的老孙家、同盛祥等,则是闻名遐迩的美食店,成为各地游客的口福之地。

餐饮业是一个多面发光的镜子,打理顺畅,不仅能带来最直接的消费,而且对拉动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餐饮业,弘扬“秦食文化”,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地方,而在关中这块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关中八大怪”。由于关中地区人口比陕北、陕南多而且为陕西的经济、政治中心,故而“关中八大怪”也称为“陕西八大怪”。

秦关汉月,民风淳朴,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陕西(关中)“八大怪”分别为: [编辑本段]一怪、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 biang字的写法(读biang--biang,原字是: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奈饥燎得太。 [编辑本段]二怪、锅盔像锅盖</B>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歌谣为: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编辑本段]三怪、辣子是道菜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吃着燎(好)乍咧!”

歌谣为证:刨(不)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编辑本段]四怪、碗盆难分开 </B>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歌谣为证:老陕楞娃碗真大,面条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撑得欢,老碗会上谝闲传。 [编辑本段]五怪、帕帕头上戴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歌谣为证: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带。防晒防尘又防雨,擦手抹汗更实在。 [编辑本段]六怪、房子一边盖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关中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关中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关中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关中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歌谣为证: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时运来。 [编辑本段]七怪、不坐蹲起来</B>

陕西人吃饭的时候喜欢捧着个大碗蹲着吃,蹲在一起边聊天边吃,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陕西人爱蹲的习惯。在关中,经常看到,人们端一碗饭,蹲在凳子上,你就是敬他们一把凳子或椅子,他们也会鞋子一脱,蹲在上面。据说当年文革期间,北京的干部下放来到我们陕西农村,他们听说我们陕西的农民能蹲,就想恶作剧试一试,在麦场给农民开会时,他们坐在主席台上泡杯茶,故意马拉松式的轮流讲话,你讲完了他讲,谁知他们坐都坐累了,而农民居然蹲在那没事。

歌谣为证:老陕脾气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编辑本段]八怪、秦腔吼起来</B>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歌谣为证: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棚要翻。

另有:姑娘不嫁外

陕西关中地区自古就是土壤肥沃,当地居民大都不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家里的口粮甚至还会有多余的。从1961年的三年大灾害,河南等省的灾民纷纷赴陕就可以了解。良好的地理环境使陕西人不愿远离家乡。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有关“八大怪”的说明:

由于陕西地理纬度跨度很大,而南北分界线秦岭的主体又横亘陕西中南部,同时,北山山脉横亘陕西中北部,所以导致陕西的关中与陕北、陕南文化差异巨大,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关中八大怪”主要在关中地区(渭河平原为主)存在,陕南商洛北部的个别县存在一小部分“关中八大怪”的特点,因为陕西关中地区是陕西的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关中八大怪”也被不少人称为“陕西八大怪”。

关于“西安“十大怪”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ylzx/202507-6104.html

(10)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西安“十大怪”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安“十大怪”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

  • dazhoutv
    用户072407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西安“十大怪”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