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有的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的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当代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作者通过讴歌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表达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写法上有通篇使用对比的特点。
例如: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这两句诗就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为人民的人的结果和与人民为敌的人的下场做了对比。与人民为敌的人,人民会起来反抗他,将他打垮;为人民的人,人民会崇拜他,敬仰他。
原诗:
《有的人》当代: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 - 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扩展资料:
赏析:
《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诸多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高度凝炼的艺术手法,阐述了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真谛。概括地从鲁迅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先生而叫做‘有的人’。” 深刻地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全诗分七节,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把两种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了比较,热情讴歌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通过鞭鞑“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从反面衬托以鲁迅为代表的所有“给人民作牛马”的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百度百科——有的人 (现代诗)
《有的人》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百姓雷锋事迹简介---戚永安
戚永安 51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队长,中共党员。
事迹简介:10年来,他始终不渝地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亲自参与调查处理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300余起,追回拖欠的工资1000余万元。一次,几个外地来抚打工的孩子投诉,在抚顺某酒店干了几个月,老板不但不给开工资,连上班时交的抵押金也不返还,几个孩子几乎身无分文,饿了就分几个硬馒头,当中还有 3个童工。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顶住层层的压力,责令酒店与员工补签劳动合同,退还全部抵押金,全额返还拖欠的工资,并为这几个孩子找到了临时的栖身之所。10年来他一直资助贫困学生陈启龙,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小启龙激动地说:“没有戚叔叔,我可能早就辍学了,他是我的恩人。”他家条件并不宽裕,爱人下岗,女儿读书,谁能想到一个县团级干部只有六十平方米的住房。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的支队长,他手里确实有点权,想和他交往的人也不少,但他从来没收过礼,没动过心,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办一点私事。
百姓雷锋事迹简介---袁存泉
袁存泉 31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黑瞎子沟村农民,群众。
事迹简介:他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在他母亲的帮助下,凭借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自学了初中、高中和师范等课程。为了更好地写作,袁存泉学会了使用电脑,他用支撑的双臂和手指骨节学会了打字、上网。此后,一篇篇文章,在他不灵活的手指骨节下敲出来。几年来,他撰写了200多篇约10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其中有40多篇在《儿童文学》、《农村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最近他又刚刚出版了一部35万字的长篇小说《冰凌花开》。袁存泉利用网络千方百计地从网上为乡亲们搜索致富信息,还把自己的书拿出来,让自己家变成村里的“图书室”,吸引了不少村民。为了能更方便更及时地帮助别人,袁存泉开通了免费,公布了电子邮箱。对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了困惑、困难的人,他都尽力地认真地回复和接听。袁存泉的座右铭是:倒下去的是身体,站起来的是精神!他正是这样,用生命诠释着人生的真谛。
百姓雷锋事迹简介---赵林源
赵林源 52岁,中油抚顺工程建设公司三公司维修密封班班长,中共党员。
事迹简介:他只有初中文凭 ,却用数字技术将机械密封手艺做到极致;他凭借孜孜苦学和坚韧不拔,攻克了进口设备密封改造的技术性难题;他是厂里公认的能工巧匠,大家送给他诸多非官方称号:宝贝工人、密封大王、业余讲师、多面手、土专家、电脑通……赵林源常说:“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秘诀就是两个字———学习。我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技术;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一次,一台美国进口的单机多级泵出现故障,美国专家提出运回美国维修,往返要耽搁两个月时间,将造成两千多万元损失。众人焦急万分,赵林源主动找到指挥部提出“让我试一试”。他两天两夜没睡觉,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 10年来,赵林源带领他的班组先后对全厂75套进口和国产设备密封进行了改造,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配件,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 1500多万元。
百姓雷锋事迹简介---伊怀诚
伊怀诚 42岁,抚顺市第三医院软伤科主任,中共党员。
事迹简介:作为抚顺市软伤科第一人的伊怀诚,从医18年,做过上千例手术,把千千万万患者视为亲人,只要是患者,他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建立起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用心来解除患者的痛苦和困难。一位患者出院不久又来找他,不是为了治病却是求他给女儿找个工作,伊怀诚尽心的帮助这个人的女儿找了个工作;“既然选择了从医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奉献。”这是伊怀诚心底的座右铭,他为医疗事业、为患者健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专业手术要在 X光下做,随着手术病人的增多,受线量的增加,伊怀诚的白细胞的总数锐减,并出现了疲乏无力、嗜睡等放射线中毒的症状。对于稍微具有医学常识的人来说,明显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然而当伊怀诚看到一个个痛苦而来的患者,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时,在危险面前他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迎接挑战,又义无返顾地投入到介入治疗的第一线。
百姓雷锋事迹简介---邱忠翠
邱忠翠 41岁,新抚区法院少年案件庭审判员,中共党员。
事迹简介:1995年,刚到新抚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工作的邱忠翠就把“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作为自己信奉的一句箴言。多年来,她坚持用爱心温暖少年犯的心灵,改变他们扭曲的人性,引导他们走上新路。一次,一个深受她教诲的少年犯在宣判之后哭着说:“我两岁时妈妈就丢了,我已经12年没见过妈妈,12年没喊妈妈了,邱阿姨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我想喊你一声妈妈!”少年犯冯某,投案自首时已经是辽宁某服装学校的学生。邱忠翠想: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完成学业,如果判刑将毁了孩子的一生。在她提议下,合议庭提出适用缓刑,使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邱忠翠以法律的尊严和爱的力量,把一个个浪子拉回头,她审理少年刑事犯罪案件109件155人,其中有50人被判处缓刑。这些少年犯经过帮助教育,有的考上大学,有的正读初中、高中,有的走上工作岗位,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有益于社会的人,无一人重新犯罪。
百姓雷锋事迹简介---王军庆
王军庆 28岁,顺城区消防大队特勤班班长,中共党员。
事迹简介:作为消防战士,他训练刻苦、业务精湛、英勇无畏。入伍 8年,参加灭火1000余次,每次都是出生入死。他曾出色地完成石蜡库房灭火、剧毒化学品灭火,电梯、竖井、地坑、车祸以及洪水中被困群众的援救任务300多次。仅个人独自救援,被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就有60多人。 8年前,新兵王军庆就开始照顾一位叫王瑞花的孤寡老人,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帮老人挑水劈柴、洗衣服、打扫卫生,还用有限的津贴给老人买营养品和日用品,直到老人去世。他家里很穷,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地看一眼就回部队,“母亲去世、弟弟考学、父亲吃官司”,家里最需要他的时候,他都选择留在部队;一次救火负伤,没敢同父亲说,父亲以为他伤的很重,一上火眼睛失明了。当他回家看望父亲时,父子二人抱头痛哭,看到儿子没事,父亲的眼疾也好了,临回部队时,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军庆阿,救火时候小心阿,爸爸放心不下……”
《有的人》作者简介
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有的人》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它通过两种人的鲜明对比,热情地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启示我们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鲁迅生平在《有的人》诗中的曲折表现
全诗无一句言及“鲁迅”,而是通过鲁迅的名言、名作等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全诗赞颂的对象就是鲁迅。因此,还须将有关语句结合鲁迅生平加以分析。诗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颂与鞭挞的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摆在读者面前,一种虽生若死,另一种虽死犹生,鲜明地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诗就顺着这对比一直写到底。如果说第一节是极概括的总的对比,那么后六节便是具体的、形象的对比。2-4节对比了他们与人民的关系。第2节从外在表现看:一种是昂头“骑在人民头上”;另一种是俯首“给人民当牛马”。这后一种是从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衍化而来的。鲁迅原用来表示自己对人民与对反动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此处发展为对人民两种态度的对比。第3节从内在思想看:一种想扬名传世;另一种想作无人知道的小草。这后一种也是从鲁迅《野草·题辞》的意思提炼而成的。鲁迅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此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攻”,表现的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牺牲精神。第4节从生活目的看,一种是利己的;另一种是大公无私的。鲁迅曾自题“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关于“有的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lan/202508-791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有的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的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
文章不错《有的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