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怎么鉴别古墨和仿古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鉴别古墨和仿古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了解制墨名家和名墨概况。
既知制墨的名家,复知名墨的概况及现今市上的价值,然后出而问市,虽不获异珍,亦绝不致为人所欺。制墨的名家和市上的价格前面已作过一些叙述,现把名墨的款式、形书择尤录于下:
柔翰斋墨: 明吴乔年所制。正面篆文有"知止堂珍藏"字样,背面八分书,有"万历戊午乔年监制"字样,侧面有"柔翰斋墨"字样。重一钱八分。
大国香墨: 明祝穆辅制。一面有"大国香"三字,一面有"歙祝彦辅制"五字,均楷书。重二钱。
九友三极墨: 明潘方凯制。一面有"九玄三极"四字,在四字下有一小印,内有"方凯"二字。一面有"潘方凯制",四字下有一小龙。重二钱。
云龙墨: 明吴去尘制。一面有"云龙"二字,一面有"飞龙在天,万国咸宁"八字,皆玉著书。旁记"崇祯元年"四字。重二钱五分。
洛砚斋墨: 亦吴所制。一面有"浴砚斋"三篆字,一面有"吴去尘监制"五楷书。四套锁纹,重二钱五分。又"浴砚斋"三字亦有写成隶书的。
乌玉块墨: 亦吴所制。一面有"乌玉块"三字八分书,一面有"吴去尘墨"四字真书。四边皆作瓦楞纹。重二钱。
松下居土墨: 亦吴所制。一面有"松下居士图",一面有"吴知白监制"五字。知白为吴去尘的字,重三钱七分。
八仙墨: 亦吴所制。花式各种均不同,俱八仙故事绘制。
南海案: 吴去尘制的墨甚多,如行、楷书的"贝叶、双红叶、芝草兰石图、登龙飞墨、笔砚精良、人生一乐",及篆文书的"自牧堂"双璃盘绕和篆文"霞标竹墨"等款之墨,皆吴去尘所制。
天下文明墨: 明吴羽吉所制。一面绘一龙登云状,旁注"吴羽吉"三字,一面篆文"天下文明"四字。额书"庚辰法墨"四字。重一钱九分。
梦草堂里: 明吴和卿所制。一面有"梦草堂"三字,一面为"吴和卿监制"五字,皆楷书。各进双线内有小龙图案。重一钱九分。
全壶液墨: 明吴石臣所制。一面有"金壶液"三楷字,一面为"双龙含珠图",侧面有长印和"吴石臣监制"字样,边纹古朴雅洁。重三钱一分。
圭氏宿电墨: 明吴氏制。一面篆书"宿电",一面长印阳文"吴氏墨精"四字。作圭式,重一钱八分。
玄圭墨: 明素道人所制。一面隶书"玄圭",二字上一圆印内阳文"双螭",一面"素道人制"四隶字。重二钱。
治斋墨: 明澹斋所制。一面正中有"澹斋"二篆字,一面无字无花纹,惟边缘转处俱作钵昙花式。重一钱人分。
将磨子墨: 明一峰道人制。一面长印阳文楷书"一峰道人墨"五字,一面隶书"将磨子"三字。重二钱一分。
神品墨: 明苏宾嵎制。一面有"神品",二字楷书下左旁有"苏宾嵎制"四字,一面作一斜枝花干,皆似梅而独有叶,于根旁有一小长印阳文"元式",二字侧面有"汪仲绥还古法墨"七字。重二钱六分。
食灵斋墨: 明食灵斋主制。一面上半隶书"墨皇素臣"四字,下画一人手中执笏拱立,一面"食灵斋"三篆书。重二钱一分。
渊云墨: 明文园所制。墨形如梭,一面双螭回环中有篆书"渊云"二字,一面有"文园法墨"四字隶书。侧有"天启元年"字样。重二钱。
字邮墨:明三玉主所制。一面双螭中盘"字邮"二篆书,一面"三玉珍赏"四隶书。重二钱二分。笥友墨: 明丁叔明制。一面行楷"笥友"二字,一面"丁叔明清赏墨",侧有蝇头"昙犀"二字。重一钱八分。
青麟髓墨: 明方于鲁所制。作柱形,盘龙口外嵌一珠,有"漱金青麟髓"字,重四钱三分。
静远轩墨: 墨下有"思蓼珍藏"小印,背书"月湖世显此,邵少宰购方程名品,断碎者属吴翼堂太史觅善工重和胶成之者"。
紫全光聚墨: 面书"紫金光聚"字样,背有"康熙第二壬寅古歙汪胥原投易水法制"。
持敬堂墨: 面书"云林甄土学书画墨"字样,背有"思斋堂珍藏"和"黄道甄土"二小印。墨甚佳,惟制者不详。
半砚云墨: 面书"半砚云"字样,背书"甬江钱文起造"。
以上所述可看出墨无定制和定式,文人好奇而随意制造。故墨式之多有似芦沟桥的狮子,不能尽述,要想对古墨有一完整的记载,实不可能。若能对制墨名家、名墨的概况知道越多,对鉴别古墨的帮助越大。
第二,注重颜色。
古人制墨可谓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惟因中国改学西法,国文沦没,渐渐为国人所弃,以致旧墨亦受影响。但从事书画国故者仍非此不能着笔,而爱好者多方收藏,且仿古书画者尤所必需。来源早绝,而收藏、需求的又多,于是旧墨的价值越来越高。考墨的主要产地在徽州,自南唐奚超迁歙以后,徽州成为全国制墨的中心。民国以后,从事墨业者已相继改行,墨的来源从此断绝。而各地市场上所存为数有限,转眼即将灭绝,不仅明末清初之物不可求,且清末出品亦必视同拱璧。于是有人就乘机而入,以新充旧,以劣充优。遇此情况不从颜色着手,恐怕容易受骗。道理很简单,盖所有的名墨均在百年以上,无论原制时用何光泽装护,经过百年以上的时间后,其收藏之伤毁,展玩之磨损以及空气的侵蚀,其表面自然显呈一种古朴的颜色,年代越久,颜色越苍老混暗。若无古朴、混睹、苍老的情况,显然是以新充旧或以劣充优。
第三,注意气味。
真正佳妙古墨必香而不艳,绝无刺激之奇烈暴性香味或恶臭味。古色古香是古墨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鉴别古墨的关键。
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南唐,后主李煜得奚氏墨,视为珍宝。遂令其子廷为墨务官,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
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成为药墨。使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因而墨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
明代中期以后,在整个徽州地区,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使得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业的中心。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量激增。
扩展资料:
特点:
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材料制成。
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百度百科--徽墨
关于“怎么鉴别古墨和仿古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lan/202507-714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怎么鉴别古墨和仿古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鉴别古墨和仿古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第一,...
文章不错《怎么鉴别古墨和仿古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