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明经世文编的历史价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经世文编的历史价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此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例如宋濂的《渤泥入贡记》、商辂的《赠行人刘偕立使西南夷序》涉及到明代和南洋诸岛的友好往来;吴桂芳的《议阻澳夷进贡疏》、庞尚鹏的《题为陈末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事》,记述了澳门的情况及其被蒲都丽家(葡萄牙)占领的经过;徐学聚的《报取回吕宋囚商疏》,说出了当时吕宋惨杀华人万余人的惨状;余子俊的《添设将官事》,宋懋澄的《东征纪略》,记载了明王朝与建州女真族之间的战事;周忱的《与户部诸公书》,指出苏松户口流亡的严重性,并以太仓为例,批评了当时的弊政;耿裕的《灾异疏》记述了光禄寺的厨役原先就有六千三百八十名,后来又增添一千五百名,可见当时官僚机构的庞大和统治者的腐败。这些史实,对研究的明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书中录存了《徐文定公集》六卷,特别受到后人的重视。徐光启是明末第一位思想家,精通天文、历算、火器、兵机、水利、农政等实用之学,也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人,在西文化交流方面有卓越的贡献。
从二品,巡抚为中国14世纪-20世纪初的地方官制名称,统治区域从数千、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长,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
巡抚官制出现明朝,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纠结地方势力意图叛变为借口,除了废除中央政府的宰相制度外,太祖也积极改革地方制度,将本来一行省一人独享的的军事、行政、司法权力分拆成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部分,后来出现的“巡抚”正是统筹此三部分的首长。
扩展资料:
1391年,太祖遣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巡抚”这个名称开始被使用。
明初,皇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事毕复命,名义称巡抚。明宣宗时,各省常设巡抚渐成制度。巡抚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明英宗在1457年复辟后,一度废除巡抚制度,到次年才恢复。
巡抚的职责主要是税政、水利、内政,不过通常也有调动兵力的权力,不过并不一定,端看各省需要,1644年后,入主中国的清朝承袭明朝的巡抚制度,并沿用旧名称,清朝在全国设立了16个巡抚,为常规官位,但并不等于今日之省长,今日之省长,只管辖一省行政事务,大致相当于清代的布政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巡抚关于“明经世文编的历史价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lan/202507-67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明经世文编的历史价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经世文编的历史价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此书具有很...
文章不错《明经世文编的历史价值》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