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代男子七岁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男子七岁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总角:童年。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垂髻:童年。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髻”指童年。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及笄: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寇”年华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破瓜: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望,颐是养。就是说,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寿,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很好地养起来。于是,后人把“期颐”作为百岁的代称。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 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髫年、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童龀(chèn)、黄口——指童年。说文有“男八月生齿,八岁生龀;女七月生齿,八月生龀”之说,可见小孩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龄。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二、少年、儿童的代称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容颜。代指少年。唐李白《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千金——对人家女儿的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三、男子、女子成年的代称
儿女——指青年男女。唐王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束发——男子十五。古男子到十五束发为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大戴礼记使傅)
及笄(jí)——女子十五岁。笄古代妇女束发用的簪子,束发贯之以笄,表示已经到成年。〈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年十五可插笄。〈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 金声夙振”(《文选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四、中年的代称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五十岁的人常自称为是“未知之年”。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艾——五十岁,耆——六十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唐刘禹锡《汝州谢上表》:“伏蒙圣泽,救此天灾,疲羸再苏,幼艾同感。”
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五、老年的代称
垂白——白发下垂,形容老年。唐孙樵《与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老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花甲——六十。干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形成一循环,通称为“六十花甲子。”亦称花甲。”
古稀——七十岁。《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下寿——六十岁,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耋(d?é)——七十、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
耄(mào)——八十、九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朱熹释:“周匝之义。”(转过一圈之感。)“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谓当养而已。”即寿高百岁。
黄耇(gòu)——《诗·小雅·南山有台》:“不只君子,遐不黄耇。”朱熹注:“黄老人发黄也。耇,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也作黄发。黄耇也称作元老。
黄发——指年老,也指老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皓首——白头。指老年。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丁年:成丁的年龄,即壮年。
台背——《诗·大雅·伟芾》“黄耇台背。”《尔雅·释诂》:“台背、耇、老,寿也。”
诗经中关于年龄诗句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男孩15岁称志学之年。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附: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古文中形容人不同年龄的词语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
(《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
2.描写年龄的诗词1、未说年龄可续宋程大昌 只查询程大昌的结果 《好事近·日绎五千言》
2、大有年龄宋程大昌 只查询程大昌的结果 《韵令·是男是女》
3、朱颜长在年龄远宋葛胜仲 只查询葛胜仲的结果 《蝶恋花·共乐堂深帘不卷》
4、年龄遐远宋王千秋 只查询王千秋的结果 《感皇恩·天气过烧灯》
5、不从龟鹤问年龄宋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西江月·身禀五行正气》
6、安可测年龄唐刘禹锡 只查询刘禹锡的结果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7、年龄等宝龟唐皮日休 只查询皮日休的结果 《虎丘寺殿前有古杉一本形状丑怪图之不尽…三》
8、玄穹若假年龄在唐徐夤 只查询徐夤的结果 《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书二首》
9、沉沉莫辨年龄元王处一 只查询王处一的结果 《满庭芳 抄化孤魂经纸》
10、校年龄元刘敏中 只查询刘敏中的结果 《六州歌头 畅纯甫与姚牧庵吨城会饮,唱和乐》
11、年龄大耋时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冬至后一日书》
12、年龄过八十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感遇》
13、致身途远年龄暮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上书乞祠》
14、年龄老伏生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杂赋》
15、年龄甫八旬宋曹勋 只查询曹勋的结果 《陈太夫人挽章二首》
16、年龄不待命宋陈师道 只查询陈师道的结果 《湖上晚归寄诗友》
17、年龄已衰颓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
18、偶我年龄虽第一宋富弼 只查询富弼的结果 《弼窃览长篇断章有十二人中第二人之句又赋一》
19、渭水年龄泗水心宋韩履常 只查询韩履常的结果 《句》
20、恐尔年龄亦为偶宋李廌 只查询李廌的结果 《精思观崔道士授剑柏中剑常吼若雷》
21、年龄过半百宋楼钥 只查询楼钥的结果 《送潚丞剡川》
22、尚父年龄子仪考宋释绍嵩 只查询释绍嵩的结果 《知府黄寺簿生日》
23、上寿年龄属圣躬宋四锡 只查询四锡的结果 《乾明节祝圣寿》
24、流水付年龄宋苏泂 只查询苏泂的结果 《次知县兄曹娥渡句》
25、年龄迫衰谢宋滕岑 只查询滕岑的结果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
26、唯尚年龄入画图宋王谨言 只查询王谨言的结果 《耆英会诗》
27、不惟祝年龄宋王炎 只查询王炎的结果 《林临生日》
28、救我年龄颓宋王洋 只查询王洋的结果 《酬邓子》
29、傥可延年龄宋王之望 只查询王之望的结果 《上李丈尚书》
30、犹恨年龄不满百宋魏了翁 只查询魏了翁的结果 《樊仲恂母太硕人李氏挽诗》
31、年龄甫至此宋吴芾 只查询吴芾的结果 《述怀》
32、已是年龄及七旬宋吴芾 只查询吴芾的结果 《余年七十辄和乐天诗以自广》
33、年龄今几春宋杨万里 只查询杨万里的结果 《遍游庐山,示万杉长老大琏》
34、卫武年龄子仪考宋杨万里 只查询杨万里的结果 《送胡端明赴召》
35、年龄开九秩宋喻良能 只查询喻良能的结果 《为柴怀叔殿院题世彩堂》
36、何必问年龄宋张舜民 只查询张舜民的结果 《句》
37、年龄仅可兄宋赵蕃 只查询赵蕃的结果 《呈晁舅祖叔蕴》
38、年龄故尔似宋赵蕃 只查询赵蕃的结果 《初六日呈明叔》
39、茱菊年龄迈宋赵蕃 只查询赵蕃的结果 《九月一日晨起风物凄然不胜怀远之思作五首寄》
40、年龄故相并宋赵蕃 只查询赵蕃的结果 《秀奕以文编垂示简之》
3.含有“岁”的诗句有哪些1. 雨馀怜日嫩,岁闰觉春长。—— 元稹湘南登临湘楼
2. 歌舞地不尚,岁寒人自移。——文丙 新栽松
3.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无可经贞女祠
4.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 ——王贞白塞上曲
5.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 ——王贞白白述松
6.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王贞白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 其一
7. 岁去停灯守,花开把火看。—— 王建惜欢
8.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 送卢主簿
9. 岁月空嗟老,江山不惜春。—— 王熊奉别张岳州说二首 其一
10.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
11. 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韦应物 秋夜二首 其二
12. 岁华唯陇柏,春事罢公桑。——包佶 昭德皇后挽歌词
13. 岁终书善绩,应与古碑同。——卢纶 送陈明府赴萍县
14. 古村荒石路,岁晏独言归。—— 卢纶寄赠畅当山居
1. 岁简介:
2. 拼音:suì
3. 部 首 :山
4. 笔 画 :6
5. 部首 : 山
6. 笔顺 : 竖, 竖折, 竖, 撇, 横撇, 点。
2.基本释义
7. 年:岁首,岁暮。
8. 一年的收成,年景:岁凶(年成歉收),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
9. 年龄:年岁。周岁。
10. 星名:岁星(即“木星”)。
11. 指时间,光阴:岁月(泛指时间)。
3.相关成语:
12. 悬车之岁: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同“悬车之年”。
13. 惟日为岁: 犹言度日如年。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14. 玩岁愒月: 指贪图安逸,旷废时日。同“玩岁愒日”。
15.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16.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17. 岁序更新: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18.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19. 岁月蹉跎: 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20. 穷岁累月: 穷:尽。指经过很长的时间。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21. 节变岁移: 节:节令;岁:年。节令变易,年岁转换。
4.表达年龄的诗词感遇(陆游)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
年龄过八十,久已办一棺。结庐十余间,著身如海宽。
此外皆长物,简去心始安。称意多怒嗔,易可出艰难。
我无狐白裘,短褐亦御寒。上书乞祠(陆游)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此去敢辞依马磨,向来真惯拥牛衣。致身途远年龄暮,报国心存气力微。
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杂赋(陆游)家业贫原宪,年龄老伏生。
但悲鸾独舞,那羡雁能鸣。酿酒秋常醉,驱牛夜亦耕。
此身当自贵,勿用作投琼。蝶恋花(葛胜仲)共乐堂深帘不卷。
恻恻寒轻,二月春犹浅。续寿竞来歌舞院。
龙涎香衬鲛绡段。画栋朝飞双语燕。
端似知人,著意窥金盏。柳外花前同祝愿。
朱颜长在年龄远。韵令(程大昌)是男是女,都有官称。
孙儿仕也登。时新衣著,不待经营。
寒时火柜,春里花亭。星辰上履,我只唤卿卿。
寿开八秩,两鬓全青。颜红步武轻。
定知前面,大有年龄。芝兰玉树,更愿充庭。
为询王母,桃颗几时赬。好事近(程大昌)日绎五千言,未说年龄可续。
且得襟期萧散,远氛嚣宠辱。鬓须白尽秀眉生,来伴老眸绿。
人道雪霜林里,有翠松鲜竹。
5.求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诗经.小雅》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3、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大雅·抑》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大雅·旱麓》
6.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年龄时期的诗歌多少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味《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关于“古代男子七岁叫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lan/202507-594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男子七岁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男子七岁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总角:童年...
文章不错《古代男子七岁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