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首饰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
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二、后宫女人的服饰可分为朝服和吉服:
朝服: 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皇后朝服:
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熏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
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朝袍以明**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
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
吉服
1、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
2、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
扩展资料:
清代女装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参考资料: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风水学认为,住宅是有气场作用力的,人生活在一团吉利的气影响的住宅内,便会家和万事兴,如果住宅的结构不合理,住宅的环境存在不利的因素,将会破坏住宅的一团和气,气破则神不安,从而对家人造成不利的精神影响,影响家人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而挂适宜的装饰画,可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吉祥的意味。1、鱼跃龙门图
(1)寓意及效应
相传黄河流经的山西河津县段,称龙门,水险浪高,河中鱼聚此跃游,凡是能跳过的鱼及变化成龙。故古时科举考场入口,题龙门二字,象征举子科举高中如鱼跃龙门,从此飞黄腾达。
鱼跃龙门,寓意是鼓励人刻苦读书,专意于科考。其中鱼又能代表年年有余,金钱不断。
(2)宜忌
◎ 鱼跃龙门图,适宜挂在考试升学者的卧室或书房内,最适宜挂在文昌位上。
◎ 鱼跃龙门图,因“鱼”与水主文昌,可以参照“鱼图”的宜忌悬挂。
2、鹰图
(1)寓意及效应
鹰崇高而尊贵,寓意高瞻远瞩。鹰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象征着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之精神。“飞鹰”有“鹰击长空、破天拼搏”、“大鹏展翅”之意。
民间有剪纸画“鹰抓兔”,鹰象征男性的阳刚,兔象征女性的柔美,象征男女的和谐美满。
(2)宜忌
◎ 鹰图,最好挂在客厅的右方(白虎方,即人站在门口且面朝外的右方),头部朝宅外为吉。
◎ 鹰图,不宜挂在卧室、书房内。
◎ 鹰具有鸡的属性,生肖属龙、蛇、牛的人与鸡相合,最适宜挂鹰图,生肖属兔的人与鸡不合,不宜挂鹰图。
◎ 从鹰具有鸡的属性来说,住宅的正东方不宜挂鹰图,因正东方为鸡的相冲位置。适宜挂在东南方、东北方与鸡相合的方位,或挂在正西方鸡本身的方位。
3、白鹭图
(1)寓意及效应
唐诗中有“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优美诗句。可见,白鹭象征着优雅和美丽。
白鹭在群飞时有序不乱,旧时就以鹭的有序寓意百官班次。在明清的官服补子纹样中,白鹭是七品文官的补子纹样。
“鹭”与“路”谐音。若把鹭与其他音韵相同的花草、物象以及文字等相搭配,可以组成种种内涵丰富的“吉祥语”图案。
画着白鹭、莲花、荷叶的图案,寓意“一路连科”。
画着一只白鹭、芙蓉的图案,寓意“一路荣华”。
画着一只白鹭、牡丹的图案,寓意“一路富贵”。
画着两只白鹭、一朵莲花,寓意“路路清廉”。
(2)宜忌
◎ 白鹭具有鸡的属性,生肖宜忌和方位宜忌参见“鹰”图。
◎ “一路连科”装饰画,悬挂在文昌位上,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 “路路清廉”装饰画,适宜悬挂在从政者的办公室墙上。
4、孔雀图
(1)寓意及效应
孔雀有“文禽”之美誉。它体态优美,丹口玄目,细颈隆胸。雄雀尾长三尺,光彩艳人,绚丽无比。自背至尾,有五色金翠闪闪发光的圆纹,相绕似铜钱,称之为“眼圈”,婷婷悦目,美不尽言。
孔雀举止气质非同一般,集“九德”于一体:一曰容颜端庄,雍容华美,文质彬彬。二曰声音清亮,鸣不尖声,悦耳动听。三曰步行有序,行走合拍。四曰知时明序,早出游晚归宿,起居有规律。五曰饮食有节,不狼吞虎咽,细嚼慢赏有节制。六曰知足不贪,随遇而安。七曰不散不离,不独立单行,结伴成队。八曰善辨方位,不迷归途。九曰求偶以礼,不愠不火。
孔雀美丽而德高,在明清两朝的文官官服上,孔雀图案成了官阶品级的徽识。明文官三品为孔雀,清文官二、三品皆为孔雀。孔雀成了官阶、职位、权势的象征。一幅画着珊瑚花瓶中插着孔雀花翎的图案,其吉祥意义是祝愿官运亨通、加官进爵。
据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元配夫人,闭月羞花,天姿国色,棋琴书画无不通晓,由于才貌双全,择婿选郎“高标准”自不待言,而其父母定下的衡量准则可谓独树一帜:在门屏之上绘就两只华美的孔雀,择婿吉日,有弯弓射雀目而中“的”者,即为东床女婿。条件尽管苛刻,可求婚者仍不乏其人,百余名英俊儿郎云集府第,竟然无高手射中孔雀之目,唯有李渊箭无虚发,两箭各中一目,成就这段姻缘,一时传为美谈。民间遂以“雀屏”代喻“择婿选郎”,典出于此,而孔雀则成为爱情婚姻的吉祥物。
(2)宜忌
◎ 因孔雀具有鸡的属性,生肖和方位宜忌依然请参考“鹰图”标准。
◎ 孔雀图宜挂在文昌位或驿马位上,有利于仕途的发展。
5、宝鸭穿莲图
(1)寓意及效应
鸭与莲画在一起,称为“宝鸭穿莲图”,其中鸭中有“甲”,与科甲的“甲”同字,莲花中的“莲”与“连”谐音,所以“宝鸭穿莲”表示连过考试大关,考试成绩第一。“鸭”又是主外财的,所以“宝鸭穿莲图”也可以吸纳财气。
(2)宜忌
◎ 宝鸭穿莲图,适宜挂在孩子的卧室或书房中,且宜挂在孩子的文昌位或吉利方位,有助于家中孩子学习成绩长进。
◎ 宝鸭穿莲图,宜挂在正北方,因北方属水,易吸纳财气。
◎ 鸭有鸡的属性,生肖和方位宜忌参见“鹰”图挂法。
6、骏马图
(1)寓意及效应
骏马奔放活跃,寓意飞黄腾达。马有生旺的作用。挂骏马图有收到捷足先登、马到成功之效。马的本性豪放不羁,有着强健不息的气数,马让人有振作奋发的作为。
一幅画着一个人与一匹马背着重物的马在一起的图案,表示祝愿人官位和舒适的生活永远伴随。
一幅画着一只猴骑在马上的图案,则表示“马上封候”的吉祥寓意。
(2)宜忌
◎ 挂骏马图,马头宜向外,即向窗外或向门外,这样马才能出得了门。若要完成升迁、专业、移民等愿望,骏马图适宜挂在驿马位。
◎ 生肖属羊、虎、狗的人与马相合,最适宜挂骏马图;生肖属鼠的人与马不合,不宜挂骏马图。
◎ 住宅的正北方不宜挂骏马图,因正北方为马的相冲位置。骏马图适宜挂在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的相合方位,或挂在正南方马本身的方位。
7、骆驼图
(1)寓意及效应
在茫茫的沙漠中,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都难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骆驼却例外,它有一套忍饥耐饿的本领,可以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因此被称为“沙漠之舟”。
骆驼象征着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创新、能冲出困境,在困难的环境下走向胜利。骆驼的“骆”与快乐的“乐”谐音,所以骆驼又代表“快乐”的意思。
(2)宜忌
◎ 骆驼图,宜挂在客厅或书房的吉利方位,激发人的拼搏精神,给家人带来快乐。
◎ 骆驼因主要生存在西北方,所以骆驼图适宜挂在西北方。挂在文昌位和驿马位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8、鹿图
(1)寓意及效应
鹿的形体奇特。四肢细长,身上有漂亮的花点,梅花鹿头上还长着角,形体非常可爱。
据说,鹿是瑶光散开而生成的,它能兆祥瑞。天鹿是一种长寿之兽,身上五色光辉,只有在天下君王实行孝道时,它才会在人间出现。还有一种白鹿,也是瑞兽,常与仙人为伍。白鹿能活千年以上,从满五百岁开始,其色就变白,成为白鹿,老子就乘着一只白鹿。君王其政和清平时,白鹿则现世。
人们常以“逐鹿”喻争天下,鹿成了帝王的象征词。
“鹿”与“禄”谐音,象征着富裕。在一些吉祥图案中,一百头鹿画在一起,称“百禄”,鹿与蝙蝠画在一起,表示“福禄双全”,鹿和“福寿”二字在一起,表示“福禄寿”。
鹿也作为长寿的象征。在传统的寿画中,鹿常与寿星为伴,以祝长寿。
(2)宜忌
◎ 鹿图,宜挂在各居室的吉利方位,催起空间灵动力,而使家人得禄。
◎ 挂鹿图,鹿头宜向内而为进禄。
◎ 鹿若与蝙蝠画在一起,则一招蝙蝠画的宜忌悬挂。
9、猴图
(1)寓意及效应
孙猴子大闹天宫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它聪明善辩,灵活敏捷。它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任何邪恶。它的百般能耐,能驱除任何妖魔。人们对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猴”与“候”谐音,在很多吉祥图案中,猴的形象经常出现。如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寓意就是“封侯挂印”。
一幅画着猴子骑马的图案,则有“马上封候”和“马上升(申)”的寓意。
另外,两只猴子做在一棵松树上,或者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的背上,“背”与“辈”谐音,可以表示“辈辈封侯”。
(2)宜忌
◎ 有关猴的吉祥画,最适合公务员,或想在一个部门、企业内获得一官半职的人,若将猴的装饰画挂在文昌位上,效果更佳。
◎ 生肖属鼠、龙、蛇的人与猴相合,最适宜挂猴图,生肖属虎的人与猴不合,不宜挂猴图。
◎ 住宅的东北方不宜挂猴图,因东北方为猴的相冲位置。适宜挂在东南方、正北方与猴相合的方位,或挂在西南方猴本身的方位。
10、抽象画
(1)寓意及效应
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在家庭装修简约之风盛行的今天,抽象画开始有了自己广阔的用武之地。相比简约装修的清新雅素,抽象画以浓烈鲜活的色彩而大受欢迎,一艳一雅,一明一暗,在抽象画的衬托下,再清新的居室也会活跃起来。
因抽象画能给人带来冲击感,使居室活跃起来,因此挂抽象画会对想谋得好工作的人有所帮助,对想在工作中得到上司的重视与提拔起着催化作用。
(2)宜忌
◎ 抽象画的色彩与各个宫位五行的特性要相生或相扶,例如,红、紫色系的图画宜挂在南方火气旺的位置,因火具有向上的特征,同类相扶。又可以挂在西南、东北固有土气重的方位,用的是火生土的原理。
◎ 在同一空间内,抽象画不宜挂太多幅,太多的抽象画,意味着人处事追求虚荣,不切合实际。家里挂太多抽象画会令家人的情绪反复大,心理不平衡,容易神经过敏。
11、桂树图
(1)寓意及效应
“桂”与“贵谐音,莲花和桂花组合是”连生贵子“,蝙蝠与桂花组合是”福增贵子“,桂花与桃花组合是”桂寿无极“。
(2)宜忌
◎ 可挂在居室的桃花位,有催旺桃花的作用,已婚人士不宜将桂花图挂在桃花位上。
12、蜜蜂图
(1)寓意及效应
蜜,代表”甜“。牡丹蜜蜂图代表家人勤劳富贵。蜜蜂与猴子图表示”觅封侯“。
(2)宜忌
◎ 蜜蜂图宜挂在文昌位和驿马位,有利于事业上的收获。若是蜜蜂与猴子画在一起的”封侯“图,以猴子的挂画宜忌来考虑。
13、蝉图
(1)寓意及效应
汉代宫中以玉蝉作为冠饰,成为高管显贵的标志。在家中挂蝉的装饰画,可以令儿童发奋努力学习,有助于在考试中”蝉联“好成绩。
(2)宜忌
◎ 蝉的装饰画,适宜挂儿童房文昌位上。
14、杏花图
(1)寓意及效应
杏,谐音”幸“,象征幸福。”杏林春燕图“寓意科举高中。因为二月杏花时节,殿试中考者,受皇帝钦赐,在杏园设宴游乐,“燕”与“宴”谐音,故有“杏林春燕(宴)”图。杏花与花瓶画在一起,寓意祝您高中。
(2)宜忌
◎ 杏花图,可挂与姑娘居室的吉利方位,若挂在姑娘的三合、六合方,则有助于焕发自己的青春。已婚人士不宜将杏花图挂在桃花位上。
15、陶瓷版画
(1)寓意及效应
陶瓷版画,其不同的内容图案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但陶瓷工艺品有它的灵性,对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以及提高生活品质,将能起到催化作用。
(2)宜忌
◎ 陶瓷五行属土,五行喜土的人最适宜挂陶瓷版画,而忌土者不宜。
◎ 因陶瓷五行属土,宜挂在西北方、西方、东北方、西南方相生相助的方位,不宜挂在北方、南方相克、泄耗的方位,挂在东方、东南方以中等论之。
说明:
吉祥书画网,长期举办书画讲座和书画竞拍活动,每日定时举办书画0起微信拍卖活动,万幅名家作品等您捡漏,欢迎书法爱好者、书画作者和书画收藏者联系群主咨询竞拍活动细则,报名参加书画竞拍活动。中国的传统,书画作品。一种爱好,无关风雅!字画交流 微信搜索 jxhg01 或 公众号“吉祥书画” 加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什么意思?——答: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爱恨,却永远没有到尽头的日期。
作品出处
出自《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作品原文
长恨歌
[ 唐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宇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品译文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
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文学地位
这篇诗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因此有开元治世;晚年荒*无道,因此有天宝乱世。诗人面对这种具体现实,对这位天然尊长形成了矛盾而复杂的感情,有时颂美怀念,有时批评斥责,《长恨歌》则兼而有之。这是由诗人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所决定的。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喻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赏析
长恨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人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名家点评
张戒《岁寒堂诗话》:“首云:‘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后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云:‘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此固无礼之甚。‘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此下云云,殆可掩耳也。‘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此等语,乃乐天自以为得意处,然而亦浅陋甚。”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此尤可笑;南内虽凄凉,何至挑孤灯耶?”
赵翼《瓯北诗话》:“古来诗人,及身得名,未有如是之速且广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又有《琵琶行》一首助之。此即全无集,而二诗已自不朽,况又有三千八百四十首之工且多哉!”
王楙《野客丛书》:“诗人讽咏,自有主意,观者不可泥其区区之词。《闻见录》曰:乐天《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岂有兴庆宫中夜不点烛,明皇自挑灯之理?《步里客谈》曰:陈无己《古墨行》谓‘睿思殿里春将半,灯火阑残歌舞散。自书小字答边臣,万国风烟入长算。’‘灯火阑残歌舞散’,乃村镇夜深景致,睿思殿不应如是。二说甚相类。仆谓二词正所以状宫中向夜萧索之意,非以形容盛丽之为,固虽天上非人间比,使言高烧画烛,贵则贵矣,岂复有此恨等意邪?观者味其情旨斯可矣。”
周紫芝《竹坡诗话》:“白乐天《长恨歌》云:‘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人皆喜其工,而不知其气韵之近俗也。东坡作送人小词云:‘故将别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虽用乐天语,而别有一种风味,非点铁成黄金手,不能为此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曾祖又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关于“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lan/202507-574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清朝后妃衣服和佩戴首饰的区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