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

网上有关“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正: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福王谥)、刘理顺(福王谥)

文贞:杨士奇、徐阶、钱象坤、范景文(福王谥)、缪昌期(福王谥)

文成:刘基、王守仁

文忠:曹鼐(初谥文襄)、杨廷和、张孚敬、张居正、叶向高、孙承宗、贺逢圣(皆福王谥)、陈子壮、吴贞毓(皆永明王谥)、马世奇(福王谥)、堵允锡(永明王谥)

文端:陈以勤、高仪、王家屏、沈鲤、方从哲、刘一燝、何如宠(福王谥)、王直、吴一鹏、周经、吴山、焦竑(福王谥)

文定:杨溥、蒋冕、李春芳、于慎行、申时行、沈淮、徐光启、吴宽、王瓒、王道、陆树声、张邦奇、陈敬宗、何瑭、盛讷

文简:黄淮、毛纪、许瓒、吕调阳、郭朴、李逊学、刘春、毛澄、孙承恩、张璧、翁正春、黄凤翔、湛若水、董玘、许思温、仪智、马汝骥、周炳谟、刘曰宁、何孟春、马京、陶望龄、穆孔晖

文懿:吕原、翟銮、朱赓、赵志皋、刘宣、章懋、杨启元、杨守陈、储巏、诸大绶、翟景淳

文肃:刘忠、赵贞吉、朱国祯、王锡爵、文震孟(福王谥)、吕大器(永明王谥)、王?、吴俨、王图、何乔新、罗圮、钱习礼、谢铎、刘瑞、徐善述、岳正

文毅:商辂、张治(初谥文隐)、张四维、何宗彦、倪岳、傅圭、罗伦、黄孔昭、郭正域、赵用贤、金声(唐王谥)

文宪:彭时、费宏、陈于陛、宋濂、杨慎

文庄:邱浚、马自强、张位、殷士儋(初谥文通)、罗钦顺、王鸿儒、邵宝、欧阳德、汪俊、王一夔、叶盛、刘元震、吴悌、邹守益、陈仁锡(福王谥)、蔡清

文敬:胡居仁

文裕:白钺、陆深、黄佐、张元祯

文节:廷机、李标、庄昶、刘应秋、舒芬、沈懋学(福王谥)、周凤翔(福王谥)、胡守恒

文义:高榖

文靖:金幼孜、严讷、徐溥、刘健、贾咏、魏骥、王汝玉

文穆:胡广、刘吉、成基命、许国、林钎、傅瀚

文昭:萧维桢、江澜

文恪:朱善、王鏊、朱国祚、郑以伟、蔡国用、吴道南、耿裕、林燫、温仁和、杨廉、孙升、余继登、唐文献、杨道宾、吴讷、丁士美、周子义、宋讷、鲁铎

文恭:孙如游、沈一贯、万士和、程文德、刘铉、罗洪先、张元忭、陈献章

文襄:席书、桂萼、杨一清、方献夫、高拱、唐龙、周忱

文清:薛瑄

文修:林俊

文康:万安、梁储、李时、顾鼎臣、苗衷

文洁:邓以瓒

文敏:杨荣、余有丁、李国?、姚夔、李廷相、霍韬、董其昌、冯琦、徐缙、崔铣、邹济

文达:李贤

文通:王一宁、费采、钱溥、李奎

文介:石珤(实谥文隐)、孙慎行、公鼐、刘俨

文安:李本、刘定之、王英、周洪谟、李杰、郑赐、林瀚、刘龙

文烈:何腾蛟(永明王谥)、汪伟(福王谥)

文和:刘珝、尹直

文僖:张益、靳贵、黄珣、林廷机、黎淳、张升、顾清、倪谦、董越、陶大临、陈升

文荣:袁炜

文愍:夏言、李默

文思:彭华

武宁:徐达

武毅:顾成、金朝兴、高成、薛绶、陶瑾、王聪、朱永

武敏:孙镗、和勇、安国

武惠:陆炳

武襄:蔡迁、沐昂、李旻、朱崇、杨洪、徐亨、朱谦、仇钺、王效、刘文、柳珣、陈圭、周尚文

武顺:邓愈

武肃:潘毅、高显、柳溥

武靖:李文忠、陈懋、陈王谟

武信:杨璟

武康:康茂才(《?洲谥法考》作武义)

武庄:华高、胡大海

武壮:马荣、梁震、耿再成

武桓:赵德胜

武愍:廖永安、朱勇

武烈:朱能

武勇:蒋贵、毛忠

武僖:王贵、陈友、周玉、沐琮

忠文:王祎(初谥文节)、李时勉(初谥文毅)、李邦华(福王谥)

忠武:常遇春、刘荣、张玉(初谥忠显)、薛禄、郭登、张庆臻、周遇吉(二人福王谥)

忠定:朱复、蹇义、韩文

忠烈:张辅、俞通海、徐忠、李如松、卢象升(福王谥)、孙燧、郭应响、张允登、杨涟、张铨、王章(福王谥)、蔡道宪

李济仁的奠基人

肖济邦

区委常委、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负责党委全面工作

郭龙元

党委副书记、镇长

负责政府全面工作

李标华

党委副书记

分管党群、教育、农业、科技信息、水利工作

谢建业

常务副镇长

分管国土、城建、交通、公路、环卫工作

彭文秀

副镇长

分管财贸、畜牧、水产、动物防疫、食品卫生、生协、侨务、统战工作

杨达良

副镇长

分管办公室、计划生育工作

梁小田

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分管人大、民政、医疗卫生、医保、扶贫工作

吴威光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分管安全生产、企业、招商引资、环保、劳动保障、纪检监察工作

张伟荣

党委委员

分管宣传、文化、广播、体育工作

陈 军

党委委员

分管组织、人事工作

刘志刚

党委委员

分管国土、城建

钟俊方

党委委员

分管政法、综治工作

杨志华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分管武装、民兵、“三防”、林业工作

● 他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

● 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效方验方

● 他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培养了一个博士团队

自古名医出江南。安徽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不是来自省城,不是来自中医医院,而是来自于偏处一隅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

李济仁,人如其名,注重立德,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他主张立功,倡立“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在医教研岗位上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讲究立言,带领家庭乃至一个博士团队,著书立说,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志存高远 仁心济世

从乡医到全国名老中医

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患顽固性失眠1年有余,三诊后,严凤英一切正常,从此再也不用安眠药了。

1931年的寒冬,地处徽州歙县桥亭山凤逸村的贫苦篾匠李荣珠喜得贵子,取名李元善。几十年后,李元善从乡村医生一步步成为新安医学传人,成为全国名老中医和国医大师。

7岁时,李元善开始学四书五经。他天资聪颖,乐于思索,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43年,他遵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的古训,跟随当地名医汪润身学医,3年苦读出师后,他想找名望更高的人拜师学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叫门一帖传。”山村的夜里,一片漆黑,乡亲们提着灯笼去定潭求张根桂看病的情景,给幼小的李元善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根桂是新安世医“张一帖”第十三代传人。李元善心中萌生念头,“不当医生则罢,当就当这样的名医。”于是,他毛遂自荐拜张根桂为师,并改名李济仁,意为“仁心济世”,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从1949年起,李济仁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解放后,他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还参与安徽中医学院和附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内经教研组组长、大基础教研室主任等职。随后在歙县人民医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等单位工作。

多年来,李济仁敏而好学,精勤不倦,在掌握复杂而深厚中医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症屡起沉疴。

早在1965年,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患顽固性失眠1年有余,屡服进口高效安眠药无效。李济仁回忆,当时严凤英眼眶四周青黑凹陷,头昏烦躁,腰膝酸软。李济仁分析,失眠时久,诸治不应,应当从肝论治,以滋肝阴为主,辅以安神。于是,他开出了镇肝益肾、阴阳并调的方子。服7剂后,患者能睡4个小时。李济仁按照时间医学,嘱咐患者在午后及晚睡前各服一次,以便药效更好发挥。三诊后,患者一切正常,从此再也不用安眠药了。

1981年的夏季,53岁的黄某手术后高热达41℃,致使头痛、神志不清。医生采用冰敷以及抗生素退热,均无效。午夜时分,院长派人请李济仁会诊。李济仁认为患者因暑热交蒸,致高热不退,开出解表祛暑、芳香化湿的方药,如香薷饮、加减白虎汤等。服下不久,患者便退烧了。

由于医名远播,疗效显著,来自全国各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李济仁也先后获得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系列荣誉。 从徒弟、女婿到“张一帖”传人

夫妻共同继承“张一帖”家传,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同被遴选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几十年来,二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定潭的“张一帖”源远流长,至今有450余年的历史,传15代,被誉为新安医学第一家。张一帖远祖可上溯到北宋名医张扩,张扩之后人张杲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史著作《医说》的作者。张氏还著有《医流论》、《伤寒彻要》、《秘方奥旨》等书,影响深远。

时光荏苒,世医传给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张守仁。由于他医术高超,常一剂而愈,始称“张一帖”。他以仁慈为本,对待患者不论贫贱均能悉心治之。特别是冬春流行病高发季节,都药物熬制后放置在茶水中,日夜无偿供应,村民和过路人因此受益。

旧社会,家传技术多传子不传女。张根桂对祖传“末药”加以完善,创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其以“稳、准狠”为特点,辨证准、用药精、剂量重,往往一二剂即起疴回春。国学大师吴承仕先生因患痼疾遍访京师名医皆不效,回家乡歙县以后,经张根桂医治而愈,感佩之余,特奉赠一联“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然而,张根桂唯一的儿子夭折,次女张舜华便立志学医。她勤学苦练,亲自上山采药,配药尝药,以至诚至孝感动了父亲,多年后悉得家传,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张一帖”。

作为徒弟,李济仁朝吟夜诵,勤于实践,与小师妹张舜华一起跟师抄方、巡诊,同采药、制药。张根桂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李济仁聪慧过人,老实能干,处理疑难杂症很有一套,令老师刮目相看,尤为欣赏。不久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同时把家学也传了他,与张舜华同为“张一帖”的第14代传人。大概还有这样的君子协定,即未来李济仁的第一个儿子要随母姓张。

解放后,李济仁夫妇二人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夫妻二人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还继续着“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几十年来,他们无论多么繁忙,每年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夫妇还为国内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

独创新解 学文并茂

从传统医学到现代科学研究

他注重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提出“痹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归芎参芪麦味方”。

“北协和,南弋矶”是过去人们对全国西医院的最好评价。李济仁所在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迄今已有120多年。蒋介石、孙科等来该院视察过,吴绍青、沈克非、陈翠贞等名医先后任职。在这样一所有名气的西医院搞中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西医出书,中医也出书,西医搞科研,中医一样搞科研。”李济仁凭借不服输的性格,孜孜以求、奋力拼搏,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在皖南医学院和弋矶山医院“四大支柱”和“四大名师”中,李济仁名列其中。

李济仁业医60余年,在医治外感病、急症等方面,承继“张一帖”心法,以认证准确为基础和前提,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往往1剂奏效;辨治杂病,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视培补肾本,辨证灵活机变。如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李济仁系统提出以补肾法为主,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的方法,治愈数例。

李济仁根据新安医家诊治痹证、痿证的基本特色与规律,临床上既强调鉴别,又强调辨治痹痿同病,提出“痹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即顽痹从虚、从瘀、从痰辨治,痹痿同病则重调肝肾,兼以健脾和胃、养血舒筋。

15岁王某,四肢痿弱无力,走路如鸭行,经常跌倒。经大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长期服用激素、维生素等无效。患者父母慕名来求治。李济仁检查后,诊断为肝肾两虚型痿证,以《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确立了补肾益肝、舒筋活络的治则。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患者四肢感觉有力。李济仁根据病情连续调方数次,又嘱咐其坚持锻炼,不久,患者病情大有好转,臂力增,腿力强,近如常人。

对于疑难病证,李济仁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治疗胃病倡导“和、降、温、清、养、消”六法,等,并创立了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痹证的“清络通痹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肾汤”、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等效方验方。

李济仁身体力行于新安医著的校注整理工作中,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之特色规律,带领学生成功还原了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成为研究新安医学的奠基人。

他独著、主编《济仁医录》、《痹证通论》、《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学术著作14部,发表论文112篇,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评价其“独创新解,学术并茂,发前人之奥妙,作医津之宝筏。” 从名医世家到博士团队

老两口与5个子女构成名医世家家族链;突破家传囿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张一帖”世医传人,其中研究生22名,高级学徒2名,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家族链传承方式是新安医学的显著特征,“张一帖”世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14代传人李济仁家里,老两口与5个子女,构成名医世家的家族链;两人突破家传囿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长子张其成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国学专家,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二女李艳,现为皖南医学院副教授、硕导,弋矶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三子李梃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经营诊所,继续“张一帖”家传,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在民间”价值理念;四子李标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德国洪堡学者,在美国工作,担任主任工程师,侧重于生物材料学角度,开展生物医药和中医药学探索研究;幼子李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师从王永炎院士和李衍达院士,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导,他以中医“证”为突破口,开辟“中医药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向,受到学界极大关注。“兄弟三博导,两代七教授”,“张一帖”不再是一枝单传,而是满堂芳菲。

张其成回忆,小时候,父亲常常告诫他们,“发愤读书终有益,飘摇游戏总无功”,并鼓励和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未知。父亲曾在中医院、综合医院以及中医学院和医学院工作,眼界开阔,胸襟豁达,对中医与西医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有独特见解,还鼓励儿子用现代方式来传承和研究中医,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和突破口。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志向兴趣影响很大。5位子女分别从文化、临床、科研的角度,传承光大祖国医学,并从定潭小镇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弟子仝小林,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博导,是糖尿病专家。弟子孙世发,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是方剂学专家;弟子胡剑北,现为皖南医学院科研处长,硕导,专攻“中医形体医理学”;弟子朱长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博士后,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有独到见解。 从“三高”患者到健康老人

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耳顺之年血糖高,益寿延年有高招——手舞足蹈令五脏安和,珍藏字画享其中趣味,亲近自然览山川胜迹。

年近八旬的李济仁鹤发童颜,笑容可掬,待人亲和。看他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很难把这位健康老人和“三高”联系起来。然而,李济仁却笑称:“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耳顺之年血糖高,益寿延年有高招。”

手舞足蹈令五脏安和是第一招。长期以来,李济仁为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自己揣摩总结出一套运动五脏养生保健法,即“养心、调肝、理肺、健脾、补肾。”此外,他认为,还要注意六腑养生。平时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只有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机体才能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珍藏字画享个中趣味是第二招。李济仁喜爱收藏字画,乐此不疲。在他家中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名人字画,各具特色。其中启功先生的书法非常抢眼,“神存于心手之间”是对李济仁人品和业医的形象描述。繁忙工作之余,李济仁端一杯清茶,小憩于红木椅上,一一欣赏细品。他说:“收藏字画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增长文化知识和品味,又能怡情养性,延年益寿。”

亲近自然览山川名胜是第三招。李济仁就是位精研岐黄笔耕不辍,而又亲近自然、酷爱旅游的智者。他不但踏遍家乡的青山绿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远赴东南亚和欧美澳非等国旅游。著名书法家葛介屏先生特作对联相赠,“登五岳名山足迹园林继宏祖,精岐黄鉴古手披图籍踵青莲。”

在李济仁居住的医苑小区,林木荫翳,绿荫如盖。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里,李济仁晨起听鸟鸣,江畔听涛声,“江声画韵伴医书”,实为一大乐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李济仁的最大养生秘诀是“和”,处世平和,待人随和,为人谦和。

在十年浩劫期间,作为“铁杆老保”的李济仁为保护他人而牺牲自己,受尽了迫害。劫难之后,李济仁成为安徽省教委和卫生系统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中医评议组组长,以前曾经揪斗李济仁的人要求他帮忙评职称,李济仁一笑泯恩仇。

“未敢抱经国治世之宏愿,但常怀拯疾济羸之仁心。”闻知自己荣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时,李济仁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稽首党恩施甘露,深心亿兆沐霞阳;愿将仁术化“一帖”,普济苍生永安康。如今,年近80高龄的李济仁以矫健的步伐,在承续新安医学千年血脉的同时,也谱写自己的灿烂人生。

关于“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lan/202507-4888.html

(4)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7月18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7月1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文正:...

  • dazhoutv
    用户071803 2025年07月18日

    文章不错《古代名臣谥号都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