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历史

网上有关“曹魏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魏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汉末年,在朝廷,外戚和宦官争权,使朝廷陷入循环内斗。在地方上,各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压榨百姓,人民苦不堪言。加上天灾接续不断,百姓纷纷揭竿起事,成为群雄割据的导火线。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主力虽然在同年就被镇压,但却沉重打击了汉王朝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中平六年(189年),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和与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在争权夺利中同归于尽,凉州军阀董卓乘势进入洛阳,独掌大权,各地州郡大吏借着讨伐董卓之机,纷纷举兵,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天子,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在关东联军瓦解后,曹操开始四处征战,先大破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占据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立东行的汉献帝于许昌后,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刘备等诸侯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诸侯;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兼有部份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全国,但由于曹军未适应到南方的地理环境,在水土不服、疾疫大兴、东南风起等因素下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与刘备方的联军,由于曹军所伤多为原刘表麾下水军与降军,因此孙刘势力亦无法撼动曹操政权。因南下受挫,曹操将剑锋转向西北,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据势力,占有陇西之地。但因曹操年事已高,终其年只控制了中原、陇西一带,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其后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 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接受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继平定了酒泉、张掖、武威三种胡的叛乱,收回上庸三郡。见时机成熟,曹丕于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2月10日)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

曹丕登基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同时,限制宦官、外戚权力,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削夺藩王权力。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在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并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祀。

在文化上,曹丕重视文教。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在军事上,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 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魏文帝封为吴王,吴国成为曹魏的藩属,但是不久复叛。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曹丕曾三次大举进兵东吴,皆无功而返。

综合来看,曹丕在位七年时间里,北方生产得以恢复,到了黄初末,曹魏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版图得以扩大,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

曹叡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 到青龙二年(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孙权攻合肥。曹叡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满宠、田豫等名将与诸葛亮、孙权、轲比能作战,蜀汉、吴、鲜卑未能得尺寸之地。

青龙三年(235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之后,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欲属以后事,曹宇推辞,于是曹叡听中书刘放、孙资之言改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叡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 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 之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1年)、毌丘俭(正元二年,255年)、诸葛诞(甘露二年,257年)的军事叛乱,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末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此外,与吴蜀交兵仍频,尤以蜀汉姜维为甚,号称“九伐中原”,双方互有胜败。

此外,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已失败告终。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观兵。许允与左右亲信谋划,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昭。诏书已经写好了,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九月,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亲兵讨伐, 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刺客成济杀害曹髦,事后仅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随着蜀汉国力日下,景元四年(263年)魏朝司马氏展开攻灭蜀汉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结果蜀后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蜀汉灭亡后,钟会密谋据蜀自立,诬陷邓艾谋反,与蜀汉姜维共谋其事,却被众魏将所攻杀,邓艾也遭卫瓘所派遣的田续所杀。

其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6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 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

曹魏存在的时间,

曹魏(220年~265年)经历了五位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魏文帝曹丕(187~226),曹操的次子,220年,曹丕代汉称帝,都洛阳。226年,曹丕病逝,时年40岁。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曹丕长子,公元226年-239年在位,239年,曹叡病逝,时年36岁。

曹芳(232年~274年),魏明帝曹睿养子,239年-254年在位。曹芳八岁即皇帝位,控制不了政局,而首席托孤大臣曹爽又败于司马懿。

公元249年,曹芳与曹爽离开洛阳祭扫魏明帝的高平陵,司马懿乘机率兵控制京城,曹爽幼稚地认为交权于司马懿即可保命,自请免去职务,不久曹爽被司马懿夷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曹魏政权就此落入司马氏之手。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曹芳搬到河内郡齐王宫,司马师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274年,曹芳去世。曹髦(241年~260年),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公元254-260年在位。

曹髦很有血性,对司马氏的专横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与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指使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年仅20岁。

曹奂(246年-302年),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曹髦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265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曹魏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扩展资料

曹魏政权在第三位皇帝时即已落入司马懿之手,其原因实在第二位皇帝曹叡之时。曹丕给曹叡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曹叡即位后,封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曹洪为后将军,张郃为左将军。

这九位大臣,是曹操和曹丕留给曹叡的国家柱石,但这九人在曹叡为政时,去世了八个。

百度百科-曹魏 (三国时期政权)

北宋将军曹魏简介曹魏是怎么死的?

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三国曹魏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君主名 年号 年期

- 魏高帝(世祖追谥) 曹腾 - -

- 魏太帝(世祖追谥) 曹嵩 - -

太祖(世祖追谥) 魏武帝(世祖追谥) 曹操 - -

高祖(世祖)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220年-226年

烈祖 魏明帝 曹睿 太和 227年-233年 青龙 233年-237年 景初 237年-239年

无 齐王(厉公)废为「邵陵县公」 曹芳 正始 240年-249年 嘉平 249年-254年

无 废帝废为「高贵乡公」 曹髦 正元 254年-256年 甘露 256年-260年

无 魏元帝 曹奂 景元 260年-264年 咸熙 264年-265年

曹魏是三国时代的其中一方,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汉。

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曹魏,北宋将军曹彬之子。曹魏自幼随父作战,生活在军营中,这使得他从小就比较擅长军事。他是曹彬七子中名气较大、成就较高的一个。

通过跟随父亲征战,曹魏在军中服役,并担任牙科顾问。当宋真宗继承宋太宗的王位时,身患重病的曹彬向新皇帝推荐了他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曹魏。

宋真宗问曹彬两个儿子哪个更好,他打算选一个重用。曹彬回答曹参更像他,但曹魏更胜一筹。于是,当西域战事吃紧的时候,曹魏还没来得及悼念父亲,就被宋真宗调去当镇军司令。

当时曹魏三十多岁,跟随父亲征战多年。他的实战经验指挥他统一部队,武将们都称赞他:治军严格,赏罚分明,违令者无贷。好好利用,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表现得像个老手。

比如一个老兵,最后却不是老兵,尤其是在新边疆战场,曹魏最初被质疑,很多老兵都没有受到曹魏的惩戒。

据说有一次曹魏外出巡查边防,发现军队工事中的箭板不符合要求,就下令人立即更换合格的箭板。一位资深人士听了这话,马上反驳:我们这里的规格是这样的!

曹魏生气地说,既然我来了,你以前的规格必须给我改。于是曹魏下令将这位老将斩首。曹魏的部下劝曹魏饶这位老将一命,说他善战,不能为这点小事砍头。

曹魏认为,以下犯上,抗命,在军中是大忌,必须以儆效尤。在很多人的劝说下,曹魏最终固执地让老将出马,当场斩首。从此全军听命于曹魏。

曹魏赶到后,立即率兵在西夏伏击李,斩获颇丰,震惊西域。曹魏通过此役声名鹊起,然后借机劝降西域。当地很多部落选择归顺大宋,边境紧张局势有所缓解。

曹魏在主动进攻的同时,还挖壕筑堡,加强军事防御,整合内外力量。此外,他还招募新兵,加强民兵建设。按武力价值分配土地,自给自足。当外国人入侵时,这些民兵英勇作战,杀死了无数敌人,因为他们想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的战斗力甚至强于帝国军,成为边境地区强大的军事辅助。

公元9世纪吐蕃帝国灭亡,但在西域,吐蕃贵族军事集团依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镇压最积极的是以李为首的政治集团。他听命于附近的各个民族,自称老乡。甚至不甘心当相,想让宋朝叫他赞普。当宋朝拒绝后,李率领三万军队向进攻。

李尊写信同意在周琴与宋军决战。曹魏没有上当。他老老实实地呆在中国的城堡里,等待他的余生。后来,他率领6000骑兵在三都谷设下埋伏,打败了李,提升了宋朝的国威。

三顾之战后,曹魏在野武谷断了马勃的鞭子,得了不少口,滋生。经过多次进攻,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们的威望越高,许多部落都来投票。

曹魏功绩卓著,深受宋真宗的器重。他在军事上真的很谨慎,每一件旁门左道的事情都会诘问到十反的地步,而魏却守着初议,他是没有办法拿的。虽然以后还会讨论旁支的事情,但他还是经常偷偷给魏付钱。连外敌都称赞曹魏震慑敌人。契丹骑兵到了曹魏驻地,都是慢慢走,不准骑马疾驰。

公元1030年曹魏去世,朝廷给了h

关于“曹魏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hishi/202508-8042.html

(7)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8月01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8月0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曹魏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魏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汉末年,在朝廷,外戚和宦官...

  • dazhoutv
    用户080105 2025年08月01日

    文章不错《曹魏的历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