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李长庚的建设新农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长庚的建设新农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建设新农村,不光让农民住上'别墅',还得让他们享受发展带来的生态和文明!
当初建恒利庄园,李长庚从建设部请来了全国最好的设计师。1999年,当一些城里人还不懂啥是户型,啥叫景观的时候,栾卸部分村民已经搬进了红顶白墙的复式楼,人均50多平方米。3年后,投资2.3亿元、占地26公顷、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水、电、暖等功能齐全的恒利庄园全部建成,800多户村民全部告别了平房、坑厕、灶台。同时,围绕栾卸村,还修建了环村水面,常年蓄水达150万立方米。村民生产生活走的是水泥路,下地干活都是开着汽车或摩托。今年5月,1万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落成,2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养老院的生活,每人每年还可以领到村里发的600元零花钱。
李长庚告诉我们,自己走在恒利庄园的感觉:两个字,快乐!每天清晨醒来,他首先听到的是鸟鸣声,每当听到一种从未听过的鸟叫声,心里就感到舒坦。他说:建设新农村,不光让农民住上'别墅',还得让他们享受发展带来的生态和文明!
2003年起,栾卸村退耕还林,把个人承包地统筹种植银杏树。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万亩银杏园已在这里建成,83万株银杏树漫山遍野,把整个恒利庄园包围在绿谷之中。78岁的村民李生武说:天天住在这'大氧吧'里,能不快乐吗!这83万株银杏树,同时也成了摇钱树,目前银杏叶年收入达200万元。当时2元一棵的树苗,如今已增值到50元。
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离开人的教育,新农村建设谈不上'新'!
走在栾卸村,李长庚指着正在庄园绿地上浇水的村民对我们说:这是我们的'就业链',工作能力强的到企业上班,弱点的就在学校和庄园浇花种树做保洁。全村就业率不足80%,户户有工资收入,每年还要支付按邢台市标准的暖气费
两个女孩擦身而过,他指着她们说:我们建在北京的工厂,职工中有一半是栾卸人,两地工人实行轮换制。看看去北京工作过的姑娘,气质就是不一样。
地处太行山区的栾卸村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上世纪80年代初,采煤曾让村里的钱来得“哗哗的”。然而,不可再生的资源,怎样才能变成永续发展的原动力?怎样才能把资源尽可能省下来留给子孙?“一句话,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选择,一定要看远!”李长庚这样解释当年的困扰。
1985年,河北农大养鸡专家李振卿教授家里,来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小伙子,听说教授不在家,只好无奈离去。他就是李长庚,刚刚从北京吃了“闭门羹”归来。
原来,李长庚到当时有名的北京红星养鸡场参观,没想到人家说防疫要紧,愣是连大门都没让进。最后,他从看门的大爷那里打听到李教授的名字。不久,在李教授的帮助下,一个投资65万元的现代化养鸡场在栾卸建成,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
在李教授那里,李长庚听说了很多新鲜事:从猪的胆汁中提炼胆红素,在牛的身上种植人工牛黄,能让猪、牛产生数十倍于养殖本身的效益……
一般人也许就一听而过,可李长庚是那种听了就会想,想好了就去做的人。1989年,当沙河市出现“养鸡热”时,李长庚却已经拿到了开办民营制药厂的批文。1991年,一座投资3600多万元的现代化制药厂矗立在栾卸村,主打产品就是日后享誉全国的“康必得”。
在栾卸村的旧村址上,他们原本已获得960万吨煤炭的开采权。1995年建恒利庄园时,庄园址却选择在这个旧村址上。如今,这笔被“贴上封条”的财富,已由1亿多元升至10多亿元。
"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人一样,不管高矮胖瘦,一定要健康!"
李长庚的"看远",不是漫无边际的"凌空虚渡",而是瞄着现实的"准星"。
关于“李长庚的建设新农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hishi/202507-746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长庚的建设新农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长庚的建设新农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建设新农村,不...
文章不错《李长庚的建设新农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