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侏罗纪:恐龙称霸的时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侏罗纪:恐龙称霸的时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距今约2.05亿~1.37亿年,属于中生代第二个纪,俗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超级陆块泠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淡水无脊椎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及昆虫迅速发展。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六射珊瑚仍为重要成员。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在侏罗纪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
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苏铁类和银杏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松柏类也占到很重要的地位。
侏罗纪地层在新疆分布比三叠系明显广泛,塔里木及其以北各陆相盆地普遍有出露,是中生代出露最多的单元。其中下中侏罗统普遍含煤,植物和淡水双壳化石丰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南部同三叠纪一样为海相环境,产菊石、双壳、腕足、箭石等化石。
1.新疆侏罗纪的恐龙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大面积的中生代侏罗纪地层。1928年1月,中瑞科考团经内蒙古进入新疆。1928~1931年,袁复礼深入到奇台的将军戈壁,吉木萨尔县等地进行科学考察。短短3年间,袁复礼在此地共发现和采集了72具爬行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奇台天山龙等恐龙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准噶尔地区恐龙不断发现。1956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人员在卡拉麦里山南坡帐篷沟背斜西翼发现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1957年新疆地质人员在五彩湾的石树沟发现一条恐龙尾部骨骼。1974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新疆阜康县三工河地区侏罗纪中期地层发现甲龙化石。这是首次在亚洲发现的侏罗纪中期的甲龙类恐龙。20世纪80~90年代,在准噶尔地区恐龙挖掘仍然颇有收获。198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于准噶尔盆地采集到苏氏巧龙化石。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考察队联合考察更是引人注目,发现单嵴龙化石、中华贼龙属、中加马门溪龙,后者体长可达到35米。为纪念中加科学家成功的合作,研究者把它定名为中加马门溪龙。进入新世纪后,准噶尔盆地的恐龙挖掘再次成为热点地区。200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准噶尔盆地挖掘出两具“五彩冠龙”的化石。处在将军戈壁、距奇台县城150千米的恐龙沟则是人们最关注的地区,这里已多次发现恐龙化石,1987年,中加考察团挖掘的中加马门溪龙就是在这里出土的。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再次开赴这里,进行挖掘,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挖掘进行了转播。总之,新疆是世界上恐龙化石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各种科普读物、影视传媒介绍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2.新疆侏罗纪植物及硅化木
侏罗纪是裸子植物极盛时期,新疆早中侏罗纪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繁盛,凡有早中侏罗世地层分布的地区均保存大量植物化石。蕨类植物以新芦木、似木贼、锥叶蕨、枝脉蕨最为常见;裸子植物有苏铁类的侧羽叶、尼尔桑、蓖羽叶,银杏类的似银杏、拜拉、拟刺葵,松柏类的松型枝、枞型枝等。这些植物化石通常与煤系地层伴生,也是成煤的原料,在煤层顶底板保存最好。利用其可以详细划分侏罗纪地层并指导找煤工作。
目前众所周知的硅化木属松柏类植物,奇台-吉木萨尔北将军戈壁的硅化木的发现显然表明那里曾经是茫茫林海,其生长年代为晚侏罗纪,后因地壳水平沉降被掩埋,经硅质交代形成化石,又因水平抬升并经剥蚀暴露地表,形成今天壮观的景象。
煤炭是什么由植物形成的?
本区前第四系由古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下统、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组成。
古元古界:包括黑龙江群、麻山群和兴东群。黑龙江群分布于萝北、依兰、桦南、穆棱县内,是一套以绿片岩为主的变质-火山-沉积建造,继区域变质作用后出现绿片岩相,个别达绿片角闪岩相,混合岩化作用微弱,厚8600~10210m。麻山群分布于鸡西、勃力、桦南和双鸭山一带,原始建造属浅海相陆源火山碎屑-碳酸盐建造,继区域变质作用后出现变粒岩、麻粒岩、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变质程度各地不一。混合岩化普遍强烈,厚度8400m。产铁、磷、石墨、大理岩等矿产。兴东群分布在萝北以西山地,为一套浅到中等区域变质岩系,盛产石墨矿,厚2031m。
震旦系:见于鹤岗市东风山和桦南县双鸭子屯一带。前者为一套弱变质含铁质、硅质、黏土质岩和厚层大理岩,厚度大于765m;后者为一套弱变质的黏土岩夹大理岩,厚度大于2545m。
寒武系下统:仅见于区内西部小兴安岭山地,为细砂岩夹灰岩,页岩夹砂岩,灰岩夹白云岩,厚520~1127m。
志留系:分布于汤源县一带,为海相碳酸盐岩,粗—细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厚2306m。
泥盆系:缺失下统。中统见于宝清镇周围,为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厚度大于1974m。上统为火山岩,厚度大于981m。
二叠系:宝清小区,下统称珍子山组和塔头河组。均分布在密山县。珍子山组岩性为凝灰质岩石夹砂岩和页岩,产安加拉叶,厚度大于526m;塔头河组为泥质页岩、碳质页岩、砂岩和凝灰岩互层。产准安加拉、羊齿、匙羊齿、拟贤蕨植物化石。与珍子山组不整合接触;上统二龙山组,分布于密山县,为中基性火山岩夹凝灰质砂砾岩和砂岩,未发现化石,厚度大于513m。与下伏塔头河组呈不整合接触。
饶河小区,下统分布于饶河县镇江永乐和永兴一带,包括大别拉坑河组和永幸屯组。前者为海相硅质岩夹板岩,厚1750m。后者为泥质板岩,夹硅质岩和灰岩透镜体,厚1079m。上统分布于饶河县的山隘至关门咀子一线以东。包括红叶岭组和山隘组。前者为硅质岩、千枚岩和板岩,厚1856m。后者为凝灰岩、千枚岩、硅质岩和板岩,厚6145m。
三叠系:仅见上统。在宝清小区称南双鸭山组,主要为凝灰岩、凝灰砂岩、凝灰页岩等,总厚2615m。零星出露于南双鸭山一带。饶河小区称镇江组,见于虎独公路北段“八五一”农场第三、四分厂一带,为硅质岩和凝灰岩夹层,厚1500m,含海相双壳类化石,见鄂霍次克髻蛤。
侏罗系:仅发育上统和中上统,由龙爪沟群和鸡西群组成。龙爪沟群为一套连续沉积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总厚度为1350~3966m。按岩性与古生物组合,分为上部含煤组、中部含煤组和下部含煤组。上部含煤组产海相瓣鳃类、腹足类和植物化石;中部含煤组产北极菊石、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和植物化石;下部含煤组产海相双壳类和植物化石,前两组属于上统,后两组属于上中统。
鸡西群为一套以陆相为主夹海相层组成的含煤地层。分布于鸡西、七台河、穆棱等地。上中统称滴道组,主要由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上统称穆棱河组和城子河组,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主要含煤层位,由砂岩、粉砂岩、泥炭夹煤和凝灰岩、凝灰砂岩等组成。
白垩系:下统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称桦山群。鹤岗小区分布于鹤岗煤田东部边缘地区。自下而上,东山组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和火山集块岩沉积夹薄层沉积岩;猴石沟组为砂岩、泥岩沉积夹薄层凝灰岩;安民沟组为一套凝灰质沉积岩,夹安山质砂岩、砂砾岩,总厚2000m。
宝清小区自下而上,由东山组、猴石沟组和金砂组构成。东山组产:相似满洲鱼、雅致柏壁枝、枝脉蕨、鱼网叶化石。
鸡西小区,自下而上为东山组、猴石沟组和海浪组。产动物植物化石,总厚度2000m以上。
上统称伊林组,分布于穆棱、勃利、七台河、宝清等地,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厚度200~1935m。
古近-新近系:主要分布于区内各沉积盆地。古近系在鹤岗、三江平原地区称宝泉岭组;鸡西小区称八虎力组和黄花组;宝清山区称虎林组,由陆相煤系夹油页岩等组成。新近系在宝清地区称砂泥岩组,三江平原称富锦组,由砂岩、泥岩、砂砾岩组成。
煤炭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都知道煤炭是由树木形成的,那么,煤炭是由哪些树木形成的呢?
煤是黑色固体矿物,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氮。煤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成。因此可以说,煤就是植物化石。在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二叠纪(距今约2.7亿年)、侏罗纪(距今约1.8亿年)和第三纪(距今约0.7亿年)造煤最多。参加石炭纪造煤的植物主要是沼泽森林的建群种,有高达30~40米的蕨类植物鳞木、印封木、芦木以及窝木、树蕨等,一些早期的裸子植物如种子蕨、科达树也加入这个阵营。
科达树
鳞木
芦木
科达目植物是早石炭纪到晚二叠纪的高大乔木,是主要的造煤植物之一。科达树是高大乔木,树干很直,有的种类有20~30米高,直径也在1米左右,上部分枝很多,形成树冠。根和茎的次生木质部很发达。叶单生,带形或舌形,最长的不过1米,螺旋状排列在枝上,叶脉多在基部分叉。孢子叶穗着生于退化叶的短枝的顶部,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穗都很狭长,分别组成分散的“花序”。花粉粒扁平,风媒传播。种子扁平或具翅。木质坚硬。管胞具多裂的具缘纹孔,孔膜简单,没有形成孔塞。科达目可能是种子蕨的后裔,也有人说是从前裸子植物进化而来的,到二叠纪晚期基本灭绝。银杏植物和松柏类植物是科达目的后裔。在侏罗纪和早白垩纪的时候北半球有大片的松柏森林,遗体堆积,炭化成煤。在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侏罗纪—早白垩纪的煤层中,就有大量的松柏类植物的木材遗体。在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早、中侏罗纪含煤地层十分发达,盛产植物化石。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该地区早、中侏罗纪植物群的基本面貌已经比较清楚,即以真蕨纲和银杏纲占优势,并有较丰富的楔叶纲、苏铁纲和松柏纲。其中真蕨纲以蚌壳蕨科、紫萁科和大型的枝脉蕨为主,并出现少量双扇蕨科、马通蕨科、合囊蕨科等植物。银杏纲中的Ginkgo,Ginkgoites,Baiera,Phoenicopsis和Czekanowskia等大量出现,并有相当的分异度特点,被认为是主要造煤植物。新疆准噶尔盆地是重要的煤炭产地,源于天山的玛纳斯河将山体切割成几十米深的巨大沟谷。在距今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河湖纵横,蕨类、裸子植物等繁茂生长。在煤田深处常见的是蕨类和裸子植物化石。蕨类化石主要是有节类的新芦木、紫萁科的拉发尔蕨、蚌壳蕨科的锥叶蕨和分类地位不明的枝脉蕨等,现在它们都已经灭绝。裸子植物化石主要是银杏、茨康叶以及松柏类的枝条、球果等。
关于“侏罗纪:恐龙称霸的时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zhishi/202507-72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侏罗纪:恐龙称霸的时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侏罗纪:恐龙称霸的时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侏罗纪...
文章不错《侏罗纪:恐龙称霸的时代》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