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贵己。
他认为人性的道德只是外物,人性本是如水,至清至纯,土扣之则浊,道德是习惯风俗强加于人身上的习惯,可以说是最早的从心理角度,发现近代达尔文演化现象的思想家。他很悲观的指出,既然道德是虚无的,那么该如何选择方向,他的弟子子华子仅仅是从个人身体出发,一切有利于生存的都采纳,一切违背生存的都要求抛弃,庄周放自然,绝仁义,回归自然。盖出于杨朱,这种大逆不道的思想不利于汉代独尊儒术的需要,也就随着墨家一样,消失于两汉之间了。甚至唯一的留存物《庄子》亦被一个儒家性格的人裁剪。更印证了两汉刘政权充分考虑了杨朱学说的合理性,表面是尊颜氏之儒,以孝治天下来取代东周消亡的鬼神文化,实际真正的枢纽指南乃不传之秘术,以杨朱主义为总纲进行阴毒化,妖魔化,蓄奴化。
杨朱认为,必须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如此天下治矣。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从而全生,使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列子杨朱篇》)。如何实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准南子·汜论篇》),这是杨朱学派的思想核心。
杨朱学派的思想是什么?杨朱真的是一毛不拔吗?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尽心上》)《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说:“阳生贵己。”(《审分览·不二》) 《韩非子》(公元前三世纪)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显学》) 《淮南子》(公元前二世纪)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氾论训》)
杨朱从“贵己”或者说“为我”出发,构成了他的学说,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论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所同者为死,均为腐骨,尧舜与桀纣没有什么不同;二是贵己: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于生命,人身难得,加上人生短暂,故该万分珍惜与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无我,则一切无从谈起;三是全性保真:所谓全性,就是要顺应自然之性,既然有生,便当全生,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娇色”满足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更不要为外物所伤生。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赋予人身的真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余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只要做到这四点,就能够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以上引文中,《吕氏春秋》说的阳生,近来学者们已经证明就是杨朱。 《韩非子》说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人,也一定是杨朱或其门徒,因为在那个时代再没有别人有此主张。把这些资料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杨朱的两个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这些观念显然是反对墨子的,墨子是主张兼爱的。《韩非子》说的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与《孟子》说的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些不同。可是这两种说法与杨朱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后者与“为我”一致,前者与“轻物重生”一致。两者可以说是一个学说的两个方面。
上述杨朱思想的两个方面,都可以在道家文献中找到例证。 《庄子·逍遥游》有个故事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子无所用天下为。”许由这个隐者,把天下给他,即使白白奉送,他也不要。当然他也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这是《韩非子》所说的杨朱思想的例证。
前面提到《列子》的《杨朱》篇,其中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这是杨朱学说另一方面的例证。《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杨朱学派可能有不少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吧,这的确是一个知之者甚少的学派,而且是先秦时期的学派,当时诸子百家争鸣,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不为人知的更是非常多,杨朱学派鲜为人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说到杨朱学派,有一个成语就不得不提,那就是一毛不拔。这是一个用来形容人非常抠门的成语,那和杨朱学派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提到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杨朱学派,知道的人应该就会想起孟子的一句话:「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然而,这句话真的能代表杨朱的思想吗?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这种思想真的能成为威胁儒家,一时号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的显学吗?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理解。
在杨朱的思想中,的确主张过「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但是,这只是杨朱讲的上半句,下半句是「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从这两句来看,杨朱是属于隐士思想的,他并非只是一个冷血自私、一毛不拔的思想家,而是具有离群索居兴味的道家思想,他的思想比较接近庄子。
杨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爱惜自己(为我),因此不应该因为别人对你的要求很小,就轻易地将自己的身体(哪怕只是一根体毛)就转让了出去,一个无法爱惜自己的人,更不可能去爱惜别人;相同的道理,他也不认为将国家、社会组织的大权放在个人身上是件好事,如果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那又何需国家这台大机器来管理每个人?
所以杨朱不认为人们应损害自身十分微小的利益去救助整个社会,相反的,他也不会接受人们双手奉上的至高权力。因此他的主张是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甚至带有些隐逸色彩,而不应该是后人眼中那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没有别人的思想。
这也正是杨朱思想难以被世人认可之处,也是最深刻之处。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在对个体的尊重与关怀程度上,而不是以牺牲个体来实现整个社会的目标。因为社会是由每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独立的个体的幸福正是整个社会的幸福总和,如果个体的幸福荡然无存,那么整个社会自然就没有幸福可言。
无私奉献,利他人、利天下这当然是一种非常崇高的美德,人人都可以自愿的去做,但是只能提倡,谁都不可以强制别人去做,因为一旦强制,已经和强盗无异,任何人便可以「慷他人之慨」,结果必然会天下大乱。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美德只能自愿,而不可强迫。只有每个人的幸福得到保护且不受肆意侵犯,天下才能「大治」,「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才是杨朱的真正观点,也是类似老子和庄子的「无为」观点。
遗憾的是,由于杨朱的学说在战国后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的著作也失传了,其观点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书。使他为后人熟知的主要来源就是他的对手孟子及其弟子们所留下的著作,然而,《孟子》一书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扭曲了杨朱思想的本意,导致在日后儒家至上的中国,杨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孟子及其弟子们还在《孟子》一书中写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话,想想更是讽刺。
杨朱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杨朱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确实曾经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过,但是后期因孟轲等人都对杨朱学说排斥,后世的学者也对它望而却步。再加上秦始皇焚书,汉朝皇帝独尊儒术,导致杨朱学说在后世就失去了地位。
杨朱是在墨子提出自己的墨家思想之后,因为墨家思想对人道德的约束超越了人的极限,所以杨朱才提出了自己学说,来反驳墨子的思想。因为学说近于道家的思想,所以勉强把它归类到道家思想中。杨朱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贵己”,就是强调了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后世很多人为了排斥而排斥,将这种“贵己”形容称为是一种“自私”、“堕落”的思想,所以导致了学说的败落。
在生死观上,杨朱学派认为,人有生便有死,人人都是如此。而且人生在就有贤能、愚蠢、贫贱的差别,但是死了之后都会化作一堆白骨,芜舜与桀纣在这一点上和普通人也没有不同。
另外就是杨朱学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己。人生来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了,生下来非常不容易,死去却很简单,人只有这短短的一生,所以要万分珍贵,要乐观的生活才对。一切都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不要使人生命受到损害,死了就没有机会了。而且杨朱也对墨家学派的道德观也提出了反驳,认为道德是人性之上附加的产物,人性本来如水版清澈,加上了土就变浑浊了,所以保持人自己的本性。
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就和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有关系。这句话虽然不是杨朱所说,但是却和杨朱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句话出自《孟子》。这句话是这样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这句话的出处也是有典故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杨朱的杨朱学派和墨子的墨家思想的差别,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杨朱认为墨子的墨家思想对人做的道德的约束已经超过了人的极限,所以这个时候杨朱就站出来反对墨子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而杨朱的思想核心则是“贵生,重己,全真保性”等。所以两个人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区别,杨朱主要重视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们对子自己的掠夺,同时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掠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他问道,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可以使得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则回答离滑厘说,天下人的问题,绝对不是拔一根汗毛能够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如可以的话,你愿不愿意。于是杨朱就默不作答了。当时的另外一位思想家孟子,就对墨子和杨朱做出了自己评价:“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就是“一毛不拔”的出处了。
杨朱墨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墨子和杨朱的观点是对立的,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都有非常尖锐的矛盾。墨子的观点是兼爱天下,摩顶放踵利天下,而杨朱则是一毛不拔,连拔根汗毛对天下人有利都不拔,两个人的思想矛盾可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孟子对两个人的介绍也只能看出来,他们两个都是非常走极端的人。一个只有自己,一个没有自己。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其实不尽然,因为种种原因,后世特别是儒家的学者对杨朱的观点都进行了极端化的解读,导致了杨朱的观点看起来非常的“自私”和“堕落”。事实则非然,杨朱的原意是,古时候的人,要他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让利给天下人,他也是不会让的,但是如果要天下人要养自己一个人,他也是不会答应的。如果人人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人人又都不去谋取别人的利益,那么天下就大治了。
而墨子的原话和孟子所传达的也不尽相同了,墨子认为如果损害一个人的利益能够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也不能够损害一个人去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损害自己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那就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以利天下了。
所以这里就有很多的误解了,杨朱虽然一毛不拔但是却也一毛不取,墨子兼爱天下,但却只损自己。这才是最真实的杨朱学派和墨家思想,许多精华都是被孟子等儒家学者给自动屏蔽了。
关于“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ylzx/202508-823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贵己。他认...
文章不错《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