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

网上有关“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完善施肥技术

旱地缺水常与土壤瘠薄相伴随,改良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下水上用。旱地小麦施肥,不仅要满足当季增产需要,还要考虑培肥地力,要点如下: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都可增加产量,培肥地力。但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有机肥的投入可通过前茬作物秸秆覆盖来完

成。例如在前茬玉米田覆盖麦草。连续三至五年,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性。

2、氮磷钾肥配合使

用。由于旱地大多氮磷养分失调,一般施磷肥的增产作用大雨施氮肥的增产作用,而氮磷配合施用效应显著。因此,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配合,并加大磷肥的比

重,氮磷比以1:1为宜。如以碳铵和过磷酸钙计,每施1公斤碳铵要配合使用1公斤过磷酸钙。贫钾地区施钾肥有突出的增产效果,要配合施用钾肥。

 

 3、合理确定施肥量。常年土层厚的旱地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为提高地力,所施用的肥料除满足当季增产需要外,应使土

壤养分有所积累。为此,在开始开发旱地低产麦田时必须多施些肥料。除有机肥外,土层厚度达1米以上的地,亩施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75公斤是当季可获高

产量,而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施肥量,要施足。需施钾肥10~15公斤。

旱地肥料的增产作用受降水量和土壤蓄水量所制约。土层薄的地,土壤蓄水容量小,增肥增产的潜力小,应适当少施肥。干旱年份,底墒严重不足时,也应少施。

 

 4、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法。旱地不能浇水,追肥效果差,提倡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施入。这样施肥,方法简便,

增产效果好。在地力较高的旱地高产量麦田,采用“一炮轰”施肥,冬前麦苗可能呈现旺长趋势。因此,施肥量较多时应注意控制冬前群体。

(二)改革耕作措施

旱地小麦播种前土壤耕作,要求既要有利于底墒好,又要保证表墒好,后者对全苗壮苗更有重要意义。

一般二年三年作时,应在冬闲时深耕,小麦播种前浅耕。一年二作时,土壤墒情较好又多年没深耕的地有明显的犁底层,应进行深耕;播期干旱,耕层有失墒危险时宜浅耕。

至于土层薄的山丘旱薄地重点推广机械丰产沟挖掘、机械深松耕、机械沟播等机械旱作技术。采用大犁深耕或开挖丰产沟加深耕层的增产作用早已为实践所肯定。这些特殊的耕作措施,一般应结合轮作在冬闲时进行。

旱地小麦播种前土壤耕作要重视镇压的运用。镇压后耕层紧实度适宜,大孔隙变小,干土层变薄,表墒提高,从而使出苗率提高,增产显著。

(三)引进覆盖技术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近年来引进的小麦生产中一项新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节水保墒,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提高地温,促进小麦生产进程;增加群体,提高小麦成穗率;个体健壮,干物质积累快;增产显著经济效益好。该项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推广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适期适量播种。比常规播期可推迟5~10天,即10月中旬播种,前茬收获晚的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亦可。播种量比常规播量减少

10%,每亩2.8万~3万穴,计划基本苗确定每穴下种粒数,选用抗旱抗倒品种;提高覆膜质量,可采用人工覆膜,再用双行穴播机人工推播,也可采用机械一

次完成。在播种过程到适墒播种,以保全苗,播深3~4厘米;及时掏苗,放苗。10月中旬播种的地膜小麦在麦苗从膜孔掏出来或重新破膜放苗;防治杂草;及时

防治病虫害。

(四)抗旱品种的利用

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必须有较强的抗旱性。盲目地在旱地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不仅不能增产,反而会大幅度减产。

 

 据近几年试验鉴定,现有抗旱品种依其对干旱及地力的反应,可分为抗旱耐瘠品种和抗旱耐肥品种。旱薄低产麦田,尤其山丘旱薄地种植的品种要求抗旱性能好,

能耐瘠薄,生长繁茂,而且有更强的抗冻性,应种植抗旱耐瘠品种。在旱肥地,土层深厚,施肥多,可能获得高产量,种植的品种要求丰产性好,抗倒伏,有获得高

产的增产潜力,应种抗旱耐肥品种。

(五)强化田间管理

旱地小麦田间管理以保墒为主,保墒措施主要是镇压、划锄。播种后耕层墒情较差时即应进行镇压,一利于出苗。

旱地施肥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等因素。下面是一些适用于旱地施肥的一般方法:

1. 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作为基肥。有机肥如农家肥、绿肥等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化肥则能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营养。

2. 深施覆土:将肥料施入较深的土层,然后覆土,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肥料利用率。

3. 合理配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肥料,避免过量施用某一营养元素,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分次施肥:对于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可以采用分次施肥的方法,即在不同生长阶段根据作物需求适量补充肥料。

5. 节水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在实施节水灌溉的同时,可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灌溉系统施入土壤,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6. 覆盖保墒:使用地膜或作物秸秆进行地面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肥料作用的发挥。

7. 施肥时期选择:在干旱季节到来之前或之后施肥,可以减少因干旱造成的肥料损失。

8. 使用抗旱剂:在干旱条件下,可以使用适量的抗旱剂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9. 科学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如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在施肥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防止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关注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旱地施肥时,肥料流失是一个常见问题,它会导致养分利用率下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并对环境造成潜在污染。以下是一些防止肥料流失的方法:

1. 土壤测试:在施肥前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作物的实际需求,避免过量施肥。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肥料,避免过量施用。

3. 深施或穴施:将肥料施入较深的土层或作物根部附近,有助于减少肥料与空气接触,降低水分蒸发和风化损失。

4. 分次施肥:对于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可以采用分次施肥的方法,即在不同生长阶段根据作物需求适量补充肥料,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流失。

5. 施肥时间: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如在雨季前或灌溉后施肥,有助于肥料被土壤吸收,减少流失。

6. 使用缓释肥料:缓释肥料可以缓慢释放营养,减少因水分蒸发或冲洗而造成的养分损失。

7. 覆盖保墒:使用地膜、作物秸秆或其他覆盖材料覆盖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肥料作用的发挥。

8. 改进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流失,同时将肥料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

9. 避免在强风或降雨前施肥:强风或降雨可能会将表面施用的肥料带走,因此应避免在这些天气条件下施肥。

10. 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石灰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11. 科学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如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旱地施肥时的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关于“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ylzx/202507-7711.html

(5)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7月31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7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 dazhoutv
    用户073112 2025年07月31日

    文章不错《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