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网上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经济增长与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通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即总需求决定。其中,消费需求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投资需求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利率由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在流动性陷阱状态下,利率不再下降,无法刺激投资需求上升。

2.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认为,在不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消费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认为,短期消费取决于居民当期的绝对收入,并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取决于与他人或者个人历史最高水平比较的相对收入,即存在攀比效应和棘轮效应;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取决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收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收入可划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

3.投资理论

投资理论主要解释投资需求的决定,投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之和。该理论认为,投资需求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二者对比关系决定。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获得的利润率,长期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但当陷入流动性陷阱时,利率无法进一步下降,也不能再刺激投资。

4.货币理论

货币理论主要解释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对流动性存在偏好而持有货币,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是资产的一种形式,货币需求取决于持久收入、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以及财富持有者的偏好等。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是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涉及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等概念。

5.失业理论

失业理论首先对失业进行定义和分类,一般认为失业者是那些正值工作

6.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将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定义为通胀,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和解释。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继续增加将引发通胀,失业与通胀存在一定的交替关系。货币主义将通胀看作是一种货币现象,认为是由货币供给增长太快超过货币需求导致的,同时预期在决定通胀水平中起了重要作用。

7.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将经济周期看作是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总产出、总收入和就业的波动。经济周期可划分为扩张、收缩两阶段或者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阶段。按照时间长短,经济周期可划分为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等。

8.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它运用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考察在长期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均衡条件。具体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9.开放经济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是指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加入外贸、外资因素,一国国民收入不仅受国内居民消费,私人投资以及政府消费或投资的影响,而且会受国外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和国际收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小国和大国所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也发生变化。

10.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是关于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的理论。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覆盖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国际经济政策,其中需求管理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供给管理主要运用收入政策、价格政策、就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还注重分析这些政策的效应。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jingyan/202508-8771.html

(4)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dazhoutv
    用户080409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