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获得、消退、恢复
(1)获得
条件反射的获得指条件刺激(或称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消退
消退是指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最终消失的现象。
(3)恢复
恢复是指消退现象发生后,如果个体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
2.泛化与分化
(1)泛化
泛化是指对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做出相同反应。
(2)分化
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或做出与条件刺激不同的反应。
其中有一个代表的经验实验如图所示:
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如对40瓦的灯光形成条件反射后,其他的灯光如80瓦的灯光也能引起条件反射,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 我刚开始去医院见习时,知道有些病人携带病菌,回家以后也感觉到处都有病菌。小孩去医院打过针,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害怕,看见医院大门就开始害怕。
? 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消失,这叫分化抑制。 ? 分化是一个与泛化相对的过程。心理的成长是从泛化到分化的过程。分化不好就会引起泛化:如孩子摔倒了,妈妈鼓励孩子自己战起来,分化良好,孩子摔倒了,妈妈心疼的哭起来,分化不良。
? 一岁之前的婴儿和母亲是共生的状态,之后逐渐分化而成为独立的个体。自我分化良好的人有清晰的自我感能与人建立好边界,面对压力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在与人相处时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也能和人建立亲密关系。
? 父母如果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情感上过度卷入,会使孩子无法顺利自我分化,对将来独立生活产生影响。自我分化不良的人生理上虽已成年,心理上还没有断奶。如“妈宝男”和乖乖女。
? 泛化也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依据。
1、 如果未泛化,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 如果已经泛化,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 如果完全泛化,且心理冲突性质已经变形、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判断为神经症;
关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jingyan/202508-833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