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

网上有关“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花是花,见海便是海。”这句话是“我是个俗气到顶点的人,思想简单,不会拐弯抹角,见到什么是什么,不会隐瞒,见到什么说什么“的意思。意思是头脑简单,只看得到事物的表面现象。

本段出自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原文: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

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

你无需开口,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爱你就像爱生命》是2017年湖南文艺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小波和李银河。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以及李银河深情怀念王小波的三篇文章,并收录二人的“媒人”《绿毛水怪》。再现了他们的爱与生活,是一部感动国人的爱情绝唱。其中不仅有热切、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令人动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小波尘封情书首度公开,无与伦比的文学,送给所有渴望真情的人们!王小波李银河书信集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作家余杰在接受一次访谈中说过:溯时间之流而上下,如果我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你写给妻子的那些信。

《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国内第一独立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版本,里面收录的从未出版过的书信有过去已经面市的一倍之多。 更多王小波作品

《爱你就像爱生命》这个书名出自王小波李银河一封未面世书信,一个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爱一个人如爱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对爱人最极致的爱恋。自1977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开始书信往来,到80年代二人在国外求学,一直到90年代,王小波辞去职务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去世。这本书装进了两个人真挚纯净的爱情,也装进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第一次见面就问“你看我怎么样”,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孩子气似的问候语“你好哇,李银河”,“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浪漫骑士般的爱,像花似的慢慢绽放,绚丽无比。

本书收集了王小波与李银河从1977年至1997年20年间的书信,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最独立的书信集。首度公开王小波尘封情书,无与伦比的文字送给所有渴望真情的人!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每致信李银河总是这样开头,字里行间透出类似孩子般的对爱的渴望与无助。他曾对李银河说:“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 1.84米身高的黑脸大汉,在信中说在见不到她的日子里,自己就难过得像害了牙疼,像旗杆上吊死的猫。他说恨不得一天49个小时和她在一起!

许多年前云南山寨的夜晚,一个16岁少年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1977年,李银河已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社做编辑,而王小波还是个街道工厂的工人,第一次见面,王小波突然问:你有朋友没有?“你看我怎么样?”,李银河被他的浪漫,率情率性所震惊,后来他们就开始通信和交往。

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第一句话是:“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另外,《爱你就像爱生命》里还曝出王小波与李银河在结婚前遭遇的波折,“他说过漂亮的女孩都比较傻。其实我们恋爱时,我觉得他长得不好看,心理有障碍,为这事儿我们俩差点儿不行了。后来他说,那我到动物园爬行馆去比一比。

他又说,你也不太好看嘛,这样我们俩就扯平了。” (?钜?踊匾洌┰谝环馐樾爬?,王小波还写到:”你妈妈不喜欢我。你妈妈是个好人,为什么要惹她生气呢……真的,你不应该遇到我。还有好多的好人都不喜欢我。你为什么要遇到那么多痛苦呢!”

每年的春天都是人心萌动的季节,在这个因紧张功利而已经习惯于忽视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的时代,翻开《爱你就像爱生命》精美的书页,阅读几行动人肺腑的文字,感受一番真爱的触动,实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还有我。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李银河也曾在恋爱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爱我的全部肉体,我愿意它因为你变得美。”她在给王小波的信中问道:“你能永远满足我的‘要’吗……而且我还很爱妒忌,我甚至妒忌你小说里的女主角和那个被迷恋过的小女孩。”

1980年元月21日王小波与李银河”秘密”登记结婚,那时王小波28岁,正在大学读二年级,因为学生规定不准结婚,所以没拍结婚照,也没婚礼,两家各请了一桌。王小波是不进商店的人,他从来没为李银河买过花儿,惟一的一次他给她买过一顶纯毛的帽子做生日礼物。花了5块钱。

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书除了表达对她真挚的感情和依恋外,还充满了对人生存状态和现世的探讨,充满了真知灼见,智慧和激情:“我知道,生和死,这是人们自己的事。谁也救不了别人的灵魂,要是人人都有个不休不止的灵魂才好呢。

我真希望我的灵魂像你说的,是个源泉,永远汲取不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的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1997年,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临别时,他用力搂了一下她的肩膀作为道别。李银河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半年后,她赶回来与他的遗体告别,王小波生前写给她的信一遍遍响起:“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百度百科-爱你就像爱生命

贪心不足蛇吞象,人在骨子里都是贪婪的,真正修炼到没有欲望境界的人百不存一,凤毛麟角。李叔同是一个,梭罗是一个,尼采是一个。他们摆脱了所有的诱惑,摆脱了所有的人际关系,遗世独立,一个人去面对自己的生存和死亡。

人首先要的是基本的温饱。这件事出自人的生理本能,是自然的有充分理由的需求。虽然层次不高,但是无可厚非。然而,所有温饱和舒适之上的需求就是贪婪了。所有的奢侈品都属于这个范畴。如果说人追求质量比较好的消费品还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对奢侈品的追求就属于贪婪和虚荣的范畴了。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说的“炫耀性的消费”,人们在这种消费中追求的不是该产品物质功能的满足,而是向周围的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人有钱没处花,就拿来做这种炫耀性的事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反映出社会产品生产和分配制度的缺陷——要不不该有人有那么多闲钱没处花,应当要么救济穷人,要么缩小生产规模。

人其次要的是权力。权力不仅是一种可以支配他人的力量,而且是可以更多地实现个人意志的力量。跟西方那种掌握政治权力的人不过是诸多行业中的一种不同,在中国这种官本位的社会现实当中,所有的人群自古以来分为两群,一群是官,一群是民;官在上,民在下;官成功,民失败;官颐指气使,民俯首帖耳。所以,中国几千年一直只有一种成功者,那就是官。在近现代,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加上了经济权力(企业家),其他诸种行业的佼佼者,也可以勉强算作成功人士,但是社会人群最看重的还是掌握政治权力的成功者。成王败寇,如果在政治权力的角逐中失利,那就连一般人也做不成,成了罪犯,所以围绕政治权力的斗争总是中国最惊心动魄的竞争,吸引所有的精英才俊浴血厮杀,乐此不疲。人要投入这一竞争时,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才干,还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本,最后还要问问自己能不能喜欢这种斗争,能够从中得到快感(像毛泽东所说的“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不应当要。

人还想要名望。人这种动物其实跟其他动物甚至昆虫(张方宇语:加长版的蜉蝣)一样,默默无闻地来到人世,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认识我们(知道我们存在过)的人一般只有周围几十人而已,死后也不会青史留名。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状态,虽然很多人想起这样的人生就心有不甘,但是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有极少数人能够免于这种命运,那就是那些艺术天才和科学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名望甚至可以超过帝王将相总统部长,因为在后者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之后很久,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名字还为人津津乐道,他们的作品还在为人类造福,为芸芸众生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人如果想要这样东西就更由不得自己,这有一大半靠天赋。虽然有位大艺术家说过这样的话:所谓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上1%的灵感,但是绝大多数人缺的恰恰就是这1%。所以要做艺术家科学家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1%,如果没有,那99%就是白费力气;再问问自己在从事艺术和科学事业时有无享受的感觉,因为即使不成功,如果自己享受了过程也不算太冤枉,如果受了半天苦最终没有成功,那是最糟糕的人生。

我首先想到的是身体的健康舒适。这个价值听去太简单太平庸,似乎够不上一个目标,也用不着去追求。其实不然。贫困和疾病是人生中最常遭遇的痛苦,能够使自己得到起码的温饱和健康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件要竭尽全力才能达到的目标。为此,每个人从小都要习得一件谋生的技能,长大能够养活自己,能够靠自己的劳作挣得一种比较体面的生活。此外,除开天生残疾遗传病,很多损害健康的疾病都是后天的生活方式所致,要靠自己的节制和毅力才能修得健康的身体。所以身体的健康和舒适完全有资格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

身体的舒适当然还应包括性活动带来的快乐,这也是人生值得追求的一个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性文化对性有很正面的看法,因此得到福柯这样的专家和一般西方人的表扬。因为根据中国人对性的传统看法,它不仅能够给人带来一时的快乐,而且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而西方人自从信了基督教,对性就有了一种负罪感,总是要就自己的性欲望不停地忏悔,内心受到折磨和扭曲。在他们眼中,中国人的传统性观念相当淳朴健康。虽然那些“还精补脑”“采战之说”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其中传达出来的对性活动的正面态度还是相当有益的。一些性活动指南类学说中关于男性一定要为女性带来快感才算成功的性行为的观念,更是为西方女权主义津津乐道,被认为是世界上对女性性愉悦最早的关注。

人生值得追求的第二个目标是精神的愉悦和丰富。许多人的一生枯燥干瘪,完全是精神的不毛之地,所有的时间心中只有现实生活中的琐事和焦虑,辛劳一生,很少有开怀大笑、会心一笑和精神亢奋愉悦的时候。大自然有享用不尽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而人造的美更是无穷无尽,音乐美术文学戏剧,令人精神愉悦,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亲情、友情和爱情也能够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愉悦感觉。有时,精神上快乐幸福的感觉会远远超过肉体的快感。因此,与身体的舒适相比,精神的愉悦是人生更值得追求的价值。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为他人造福,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前一方面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改革家、慈善家、医生、志愿者、义工所做的事;后一方面是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师在做的事。凡是在自己谋生之外还有造福他人和社会的动机的人都属于这个范畴。他们通过自己的劳作和创造性工作,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救苦济贫,救死扶伤,为人们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愉悦感。当人们因为他们的工作提高了生存质量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个人的快乐。这一快乐更加高尚,更加纯粹,是一种超越了个人生存目标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变得更美好做出了一些贡献的感觉,它使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更丰满,更愉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为对比,可以将这些到达人生高境界的人与一些出身在富裕之家的懒人两相对照,后者一出生就具备可以终身无所事事的条件,就像古代的贵族。肉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都不必自己去刻意追求,可以随手拈来,但是他们并没有达到人生的高境界。这种人在我看来是另一类先天残疾人,他们就像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生活舒适则舒适矣,却完全丧失了生活的动力,因此不会有健康快乐的人生,更不会体验到人生的高境界。他们在生活中什么也不追求,也就没有任何特定的目标,因而他们的人生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和一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猪没有太大区别,就像那个奥勃洛摩夫,小说都读到一大半了,他还没从床上下来呢。

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jingyan/202508-8004.html

(7)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8月01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8月0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

  • dazhoutv
    用户080102 2025年08月01日

    文章不错《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关于李银河:我的心灵与哲学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