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改革开放前的服装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改革开放前的服装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中国成立之初,服饰新风尚主要通过劳动模范进行传播。共和国首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就是列宁装的模特。1950年8月创刊的《人民画报》,将梁军选为首期封面人物。
梁军圆润的脸庞、齐耳的短发,加上灰色的列宁装构成了1950年代农场女工的经典形象。简朴的列宁装体现了当时人们装扮的实用价值取向——方便劳动。后来,梁军的形象还被印在第三版1元面值的人民币上。
而同样来自苏联的“布拉吉”连衣裙则给女性们增添了不少美感,透出青春和活泼的气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能体现一个人身份的服装款式是中山装,而最受人们欢迎的则是军装。而一般民众,最常穿的衣服不外是黑、灰、蓝和军绿几种颜色,这样的流行延续十多年。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老百姓的服装样式大都保留民国风格,衣服面料主要是机织“洋布”、粗棉布或麻布。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产物,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消失。由于受苏联影响较大,“列宁装”和“布拉吉”开始流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军成为服装潮流的引领者。“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无数年轻人都以拥有一套军装为荣。6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成为那一代人的时尚。
服装潮流的背后体现着国家的生产能力。数据显示,1950年国内市场出售的棉布只有5000多万匹,到195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一亿三千多万匹,但棉布生产的速度仍然跟不上国民消费的需求。
为了稳定物价,国家结合当时的供应能力,于1953年发行“布票”。而由于布匹凭票供应,为尽可能地节约,民众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因此黑、灰、蓝、军绿成为中国街头服装的主打色。
人民网——服饰变迁诉说时代沧桑 美丽经济彰显文化自信
进入21世纪服装的演变已达到完全个性化,正统、休闲、名牌、DIY,流行风格也向多面化发展。人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再也没有人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中国服饰在古代曾经辉煌无以伦比,让世界各国羡慕不已。随着清末执政者的腐败,中国服饰的辉煌也逐步走向衰落。中国人民从此陷入战争动乱,贫穷的时代。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服饰的演变发展过程又迈入一个新的时代,逐步以世界服饰接轨。
50年代因受苏联服饰的影响,女性都爱穿布拉吉,就是连衣裙、列宁装一种双排扣制服,男士都爱穿中山装。
60年代女孩爱穿工装裤,就是双背带的那种裤子,或是背带裙。男士都是一致的兰或灰的制服。那时的人都很简扑,由于刚解放不久,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很多人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当时有句流行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60年代后期以及70年代和80年代初,军装成为全国人服
饰的主流。人们都以穿一身军装为荣,军帽军装解放鞋,再肩挎一个用红丝线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帆布挎包,那就是当时最时髦的服饰了。
80年代后期服饰开始多样化起来,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必须备有一身西装,还有就是一种斜纹黑呢子的大衣,不管穿不穿,就是压箱底也必须有。
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萝卜裤、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男士的服饰也开始从西装向休闲转变。女士们喜欢用各式纱巾搭配服装,丝巾扣、领带扣、胸花、项链、手饰都跟着服装盛兴起来,服装色彩也开始趋向个性化,不再追求统一。
进入21世纪服装的演变已达到完全个性化,正统、休闲、名牌、DIY,流行风格也向多面化发展。人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再也没有人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概况:中国近代服饰发展过程跟中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由于解放初期国家千疮百孔,一切都是在起步阶段,服装文化主要受到苏联影响,60-70年代中国服饰基本以军绿服饰为主流,90年代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中国的服饰也涌现出许多名牌服饰企业。
关于“改革开放前的服装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jingyan/202507-67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改革开放前的服装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改革开放前的服装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新中国...
文章不错《改革开放前的服装特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