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

网上有关“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十大管理大师

成思危、曾仕强、余世维、谭小芳、项兵、张维迎、郎咸平、吴敬琏、徐二明、卢泰宏

世界十大管理大师

彼得·德鲁克、彼德·圣吉(Peter M. Senge)、约翰·科特、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克里斯·祖克(Chris Zook)、汤姆·彼得斯 (Tom Peters)、诺尔·迪奇(Noel Tichy)、高登·唐诺森(Gordon Donaldson).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的很多著作,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 )- 1939 

《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 1942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 1946 

《新社会》(The New Society) - 1950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 1954 

《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 195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 - 1957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 196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 1966 

《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 1968

《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 1970 

《人、思想与社会》(Men, Ideas and Politics) - 1971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 1973

《看不见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 - 1976 (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 )- 1977

《管理导论》(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 1977

《 彼得·德鲁克

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 1978 (autobiography)\

《毛笔之歌:日本绘画》(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 - 1979

《动荡年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 1980 

《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论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 1981

《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 1982

《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 1982 

《行善的诱惑》(小说,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 )- 1984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1985

《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 - 1986

《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 New Realities) -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1990

《管理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 - 1992 

《生态远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 1993

《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 - 1993

《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 1995 

《德鲁克看亚洲: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Drucker on Asia: 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 -1997 

《德鲁克论管理》(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 1999

《九十年代的管理》-彼得.德鲁克-1999 

《德鲁克精华》(The Essential Drucker) - 2001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 2002

《功能社会》(A Functioning Society )- 2002

《德鲁克日志》(The Daily Drucker) - 2004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旁观者读后感(一)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他对管理学界的影响一支延续至今。这也为他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写了20年,是他唯一写作时间最长的、虽不是最好的、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旁观者》是德鲁克知识及人生旅程的记录。该书每一章都可个别独立,可以说是故事集。全书15个章节、15组人物,每一组人与事都紧扣着20世纪里最重要的某些领域和特性。就在抒情的夹叙夹议中,真实的德鲁克亲切清晰地浮现出来。这若干个旁人的生活历程,帮助我们勾勒了德鲁克自己的生活。

 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精髓、神韵与触觉,比如两次大战间的欧洲、罗斯福新政时期(NewDealyears),以及二战刚结束时的美国。

 在德鲁克“怀恩师”一章中,教学并不是老师得到了什么,而是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文章中的埃尔莎和苏菲**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要注重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在现今的公共管理工作中,要善于从以往的实践中提取经验,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还要培养自己的工作乐趣。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德鲁克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学院,但是他并不支持走精英教育的路线,他认为虽然中国没有足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有一大批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的人。有过高教育,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切,一个人的能力要在他的工作中体现出来,毕竟实践跟理论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书中,德鲁克先生回忆了他走过的青年时代,让我不自觉的进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中,德鲁克说过“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我认为世界上有着大多不善于观察,不愿意去体会的人,如果你能对自己周围的人,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去发现,我想这会为成为一个管理者打下基础。

 旁观,并不是要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让自己冷静的观察,分析,还需要有一颗淡泊的心。

 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实际,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根本,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带领企业走向巅峰,会使上下的工作井井有条,在当今社会,并不是高学历的人都能得到企业的青睐,因为工作中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高,更多的是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无论学历高低都应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一部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对企业中低学历的员工,应参加一些知识的培训,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自由变通。对学历高的员工应多参加一些知识、技能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德鲁克先生让管理成为了一种素养,把管理当做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洞悉每件事的根本,学会观察身边的人或事,从中得到感悟。

 读完《旁观者》,我更加觉得德鲁克的伟大,在他生活的那段年代,他一直旁观着历史的创造,旁观着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书写者。只有他才能将这一切看得更清,更透,才能总结出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管理学说。

 旁观者读后感(二)

 《旁观者》是作者对成长过程中一些人,一些事的琐碎回忆。间接的描述了自己管理学思想的形成的过程。而管理正是生活中的经验总结。读德鲁克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这是海尔集团张瑞敏对德鲁克的评价。这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怀恩师》是对我启发最深的。可能是因为做了十多年的学生,对了解的各种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某些方面产生了共鸣。只有学生的话题与老师最密切,也只有学生可以辨别老师的好坏。我是对任何传授知识给我的都称为我的.老师,不论年龄,有以人格魅力赢得同学认可和赞美的老师;有以其多年教学经验赢得同学的敬佩;有的以其幽默和吸引学生的独特方法得到亲和力,有的教室是学习课程的设计者,当然有的教师只能让人生畏,不懂得学生心思是啊,世上的老师何其多,个个都不同。每个老师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当然老师也是一个很矛盾的职务。每个老师在讲课时都需要小心翼翼,一方面要在同学面前树立威信,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亲和力,并且传授科学知识是马虎不得的事。非工作时间,为人师表还要为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一直处于学习生活中的人与各种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要比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因此人生中有些老师会对一些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旁观者》中艾尔莎**和苏菲**这两位老师对德鲁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艾尔莎**和苏菲**那儿学到的要比他没学会的那些更重要,而这些东西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是中学老师教导的一切所不可比的。苏菲**虽没能让我工于工艺,正如最伟大的音乐家无法使不辨五音者成为约乐师,但是因为她的教导是他一生都懂得欣赏工艺,看见干净利索的作品不禁为之欣喜,并尊重这样的技艺。艾尔莎**教给我的是工作纪律与组织能力,让他学会立下目标并组织自己的思考,做事情有计划有目标,然后努力才可能成功。后在施纳贝尔教琴的一角的感悟,可以在错误中体认,在成功中学习。

 好老师就像是节目主持人,他们需要观众。老师没有一定的类型,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教学法,也许教学真的就是一种天赋,或许是一种个人特质,与技巧、联系无关、教也可以说成是沟通方式,教学的最后产物不是老师得到什么,而是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目标不在于大,在于精。苏格拉底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他是老师,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因为苏格拉底的方法并不是教的方法,而是学的方式。对学生来言,任何老师都值得敬佩,因为所有的老师都一个相同点:非常负责,因此老师是神圣的。学生眼中不好的老师只是根本上是由于不适应教育行列对老师而言,没有所谓的坏学生、笨学生,有的只是不听话的孩子。

 当然,管理来源于生活,我认为,教师也是一类管理者,赋予感情与事业心的管理活动,从《怀恩师》可以看出,德鲁克十分注重情感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说,德鲁克的情感管理,在大多时候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人格魅力是管理这应当具有的,管理者的权威一方面由精神而来,另一方面由能力及权力决定。

 在看完《旁观者》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要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思考生活。以旁观者的态度,或设身处地思考,道理就在其中。

关于“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jingyan/202507-5672.html

(12)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7月21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7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dazhoutv
    用户072107 2025年07月21日

    文章不错《真正的管理学大师是哪位啊?》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