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

网上有关“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读 :采访中,当谈起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前辈权倾朝野,后人闯荡世界:李鸿章家族,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环球人物》杂志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 在《讲堂集》说“水浅而舟大也”,叹息李鸿章这只大船在晚清的浅水中无法行驶,进退维谷……

李鸿章从权力的顶峰坠落后,才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只是间“破屋”,而自己只是“裱糊匠”。“裱糊匠”虽有办法把“破屋”裱得光鲜漂亮,但“破屋”是绝对经不起暴风雨的。

再看李鸿章家族,因为李鸿章的缘故,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李家人有着不同的生存法则。

李鸿章家族示意图。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不久前走访了位于安徽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又在上海、北京拜访了李鸿章家族的几位后人。通过他们的讲述,记者了解到,李鸿章家族中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如今定居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对于整个家族,对于李鸿章,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复杂的情感。

李鸿章家族,前辈权倾朝野后人闯荡世界。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带进官场

在安徽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有一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这就是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的故居。走进大宅,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楼),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的恢弘气势。

李鸿章的先祖原本姓许,明朝时从江西迁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后,李鸿章的八世祖将自己的儿子许祯所过继给了好友李心庄,从此许承李姓。许祯所成人后制定了李家门规:李许二姓不通婚,但与族外许姓联姻则不禁止。自此,李家人丁兴旺,支派繁多,李祯所算是李家的第一功臣。

最初,李家世代以耕读为生,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经济状况不好,社会地位也不高。李鸿章祖父当家时,每到年终,上李家要债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心地善良,也是一位很不错的诗人。1834年,35岁的李文安苦读多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举。又过了4年,年近40岁的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后来在刑部任职。

虽然李文安的人生此时已过大半,但他却使李家这个淝水边的中农之家一夜之间“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李文安是让这个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场、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一人,是李家有家谱记载的前七代人中,唯一的一个进士。

但更要紧的还是他的“命”好。李文安这个进士中的不早也不晚,正好与数年后大红大紫的曾国藩同一年考中,这种关系过去称为“同年”。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极其微妙又极其重要的人际关系,从“实惠”的意义上说远远超过了同乡、同学,因为同时考中进士就意味着同时做官,有着共同的联系和参照。

李文安虽然性格内向,“资性中下”,但他万事心中有数,眼力不差,始终把曾国藩拉得挺紧。那时,曾国藩不过是个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而李文安早早地就安排两个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去拜曾国藩为师,跟其学“经世之学”,这大概是李文安对家族的最大贡献。

李鸿章:生前权倾朝野,死时遗恨犹存

李家自李鸿章这一代开始发迹。李鸿章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相传,一次父亲李文安出联考李鸿章,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小鸿章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气势。他七岁启蒙,八九岁就念完《四书》,教书先生很喜欢他,常在李鸿章父亲面前夸他。

在父亲的一手安排下,师从曾国藩的李鸿章21岁中举人,24岁考取进士,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处世原则,对李鸿章的性格影响很大。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创建淮军之初,曾国藩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直接把八营湘军给李鸿章统领,这也是李鸿章创建淮军的班底。之后,淮军成了李鸿章发家的本钱,也是李鸿章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根基。他是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淮军就是“李家军”。

李家昶(中排左二长者)与家人在美国合影。

1870年,李鸿章凭着赫赫战功和淮系集团的支持,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25年,是清代担任此官职时间最长的。在此期间,他显露出与大清国绝大多数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国外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十分感兴趣。李鸿章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1874年,他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1894年又被授予三眼花翎,被梁启超尊为近代史上“当时中国第一人”。

1874年,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和戎”与“变法”都归于失败。李鸿章代表清 *** 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从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1901年,李鸿章在“老来失计亲虎豹”的悲愤中病逝。他死时“双目犹炯炯不暝”。弥留之际,老泪纵横,留下遗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哀怨沉痛,令人扼腕!李鸿章死后近10年,他为之操持一生的大清王朝也随之灭亡。

一人“发迹”,全家沾光

不过,在李鸿章得势之时,李家兄弟多多少少都沾了光。李鸿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大哥李翰章官至两广总督,是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的坚定后援。

大清名臣李鸿章的大脚母亲

左宗棠和 李鸿章 谁官大 李鸿章 的父亲资料

左宗棠和 李鸿章 谁官大 李鸿章 的父亲资料 李鸿章 的父亲是谁 李鸿章 是清朝的忠臣,在我国的历史资料当中,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记载 李鸿章 的生平事迹。但是,历史上对于 李鸿章 的父亲的记载却非常的少。

李文安画像 李鸿章 的父亲名字叫做李文安,出生于1801年,字式和,号玉川,是安徽合肥人士。 李鸿章 的父亲李文安是家中所有兄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是李文安读书非常的刻苦,由于李文安的身体十分虚弱,从而导致李文安在学习上面赶不上别人。别人家的小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了,但是李文安在8岁的时候才开始读书,13岁的时候还勉强读完四书。1834年,李文安参加了考试,排名仅仅在第九十六名。而在1938年,李文安与曾国藩同时成为了道光年间的进士,在殿试当中位列前三甲随后与林则徐的儿子林汝舟一同成为官员,在刑部工作。在1841年,李文安成为了一名考官,开始监考会试。之后又成为了四川主事、云南员外郎,最终成为了记名御史。官阶不断的上升,也使得李文安比其他的读书子弟更早接触的清朝的官场,并且更为顺利。李文安是李氏家族当中,唯一一个成为进士的人,因此,李文安一直都是李氏家族的骄傲。也正式因为如此,李文安对于 李鸿章 的要求也更高。 李鸿章 在读书期间,李文安不断的催促 李鸿章 发奋刻苦。此外,还教给了 李鸿章 很多的做人之道。晚清臣子 李鸿章 是几品官 李鸿章 是清代有名的外交大臣之一,他曾与张之洞,曾国藩和左宗棠四个人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虽然在中国的近代史上, 李鸿章 曾经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极为不公平的条约—《马关条约》,还有《越南条约》等等,但这些决定也并不是 李鸿章 这种大臣所能够改变的。清朝后期,作为洋务运动的创始者, 李鸿章 开办学堂,修炼水军,受到了光绪帝和 慈禧太后 的重视。但要说到 李鸿章 是几品官这个问题,具体还需要根据时间分开来谈。

当初在磨店老家时,有一年,李殿华抱回一个正在出天花的女孩。那女孩在路边啼哭不止,浑身发烫,显然是个被遗弃的病孩。 李殿华虽身在乡下,毕竟是个小知识分子,略懂些医道,尤擅长儿科,见了心怜之,于是抱回家收治,几番调治后居然治愈了。女孩病虽好了,但脸上却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点,这对女孩来说是个不小的缺陷。女孩没有地方去,就成了李家的一员,长大后就在李家帮着干活,她要以辛勤的劳动来报答李老太爷的养育之恩。她既然要整天跑进跑出地干活,也就没有必要像深闺里的**一样裹小脚了。同时也没有亲生母亲在旁监督她裹脚,那双自由自在的大脚就成了她生活中的好帮手,什么重活儿都不含糊,但久而久之成了村民们的笑料。

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姑娘长大之后是无法找到一门好婆家的,何况还是个被丢弃的孩子,亲爹娘还不知在哪里。但她不知道,有一双善良的眼睛早就在注意她了。这就是李家的四少爷李文安。李文安是个心慈面善的人,见不得人家受苦。有一天他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姑娘劳累得倒在灶门口就睡着了,就顺手脱下外衣盖在姑娘身上。其父闻知后,知道儿子对姑娘有情,遂命之结为夫妇。

但世事难预料,新娘子非凡才能在婚后不断地表现出来。

她是李家的大功臣。丈夫在家时要读书备考,在外时要秉公做官,家中一切,就只能由她负责打理。她还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两个女儿,大女儿嫁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二女儿嫁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都嫁得十分风光。她的大智慧还在于,每当丈夫和儿辈遇有升迁,别人总是喜笑颜开时,她却不然,她总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静地时时以盈满为戒,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上苍也回报了这位苦心的女人,让她在后半生大富大贵,活到83岁,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28年。她晚年跟着两个当总督的儿子过,在总督衙门里当她的太夫人,享尽天下荣华富贵,根本不在乎乡下的那几进小院了,所以他们在家乡的老土地上,并没留下她的大宅院。她的儿子们帮助清 *** 打败太平天国后,有一年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上北调京畿,去任直隶总督,留下的湖广总督的职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当时她正跟儿子住在总督署内。总督要调换了,而老母亲是同一个,老太太是不需要"挪窝"的,走了一个总督是她的儿子,再来一个总督还是她的儿子。乡间邻里不无羡慕地传出话来:"人家李家是总督换防而老太太不用换防。"其福分真是人人仰之,无以复加。

她的后半生,不仅享受了一般官僚家庭的荣华富贵,还屡受皇恩。她75岁生日时,适逢慈禧太后40寿辰,清帝为笼络汉臣,推恩及亲属,特下《褒赏谕旨》,赏给她御书"松筠益寿"匾额一面,紫檀三,镶玉如意一柄,大卷江绸袍褂料二匹,大卷入丝锻袍褂料二匹。1882年,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久病不愈,皇上又下谕旨,赏李鸿章一个月假期去湖北(李瀚章的督署)探望,并赏其母人参8两,以资调理。可是那8两人参并没有养好老太太的病,老太太于圣旨下达的当日就去世了。于是清帝再下一道谕旨:"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有方,今以疾终,深堪轸侧,朝廷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灵柩回籍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到籍后,赐祭一坛,以昭恩眷。钦此!"

在封建社会,这是没有几个老太太能够得到的至高恩宠。

关于“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jingyan/202507-5525.html

(3)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7月20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7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 dazhoutv
    用户072006 2025年07月20日

    文章不错《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