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办学条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办学条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汇文中学有专任教师239人,其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6人,校级骨干教师69人,市区兼职教研员15人,区级首席教师1人,区级名教师1人,天津市劳模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天津市优秀教师3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及三八红旗手3人。区级兼职教研员1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研究生在读的教师56人。
汇文教师积极发挥创造性潜能,大力推动该校初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实验,许多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社团组建工作。目前,学校已有31节校本课程和43个学生社团组织在开展着有声有色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教师群策群力,积极改善课堂教学面貌,努力探索高效、低负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优秀的教师团队保障了汇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利用硬件和软件的双优实力资源,汇文积极探索实践,把握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在课程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有效教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多元评价等方面构建校本研修体系,搭建了新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办学理念—为教师成长搭台、为学生成功铺路、为学校发展奠基。核心理念—成美,即成人之美:成就学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美愿;成就学校育人为本教育理想的美业。
办学目标— 秉承历史,优化资源,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努力将汇文中学建设成一所有国际视野、国内知名、在市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标准示范学校。
育人目标— 以育人为核心,注重自主发展,培养特长鲜明,素养全面,人格健全,品学优良的合格人才。
教育观—— 让全体学生在关爱、赏识、激励中成长。
教师观—— 做智慧型教师,在学、思、研中成长
校训:勤 俭 诚 勇
传统的解读是这样的:“勤能补拙,俭能养廉,诚实勇敢,见义勇为。” 校训是根据教会的“三绝对”原则制定的。“三绝对”即绝对纯洁、绝对诚实、绝对虔敬。我们对校训作了新的诠释。
诠释:勤——勤勉与恒心:勤奋不惰,勤学不辍(人品与学品);俭——俭朴与简约:戒奢崇俭,朴素简约(传统与时尚);诚——诚实与诚信: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待己与待人);勇——勇敢与勇气:不畏困难,敬畏科学(有畏与无畏);
校风:至勤、至诚、尚实、尚新
诠释:激励勤勉,尊奉诚信,崇尚务实,追求创新
教风:博学;慎思;笃研。
诠释:博览群书(不可替代性),深思熟虑(不可逆性),专注研修(实践理性)。
学风:勤于练,恒于思,乐于究。
诠释:笔耕不辍重迁移;质疑不止重习惯;探究不懈重态度。
(勤学不忘思;会学不忘疑;乐学不忘问)
围绕育人理念而生成的办学思想,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提炼的结果,它不能仅靠宣讲,而主要是在实践渗透中产生影响力的。
黄诚老师—— 抓教育细节,抓教育时机;从一个学生的假期作业中引发感慨和感动,让全班学生和家长反躬自省,获得启迪。
王莉老师—— 抓住教育个案,扩大教育效益;用师爱关心、激励弱势学生,利用班会,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感染同学,获得尊重,良好的教育资源被开掘,教育效益在蔓延。
王丹老师—— 分析特点,揣摩心理,真诚而耐心的沟通;学生转变的机会在于遇到了一位自己乐于接受的老师,教师的机会在于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传递爱心,一种智慧的选择。
张媛媛老师—— 用精心建构的班级文化感染人、引领人,“红色班风、绿色批评”,适时、适人的创意,很用心、很温馨、很感人。
我们要用道德高标衡量。做感动汇文、感动社会的教育者;写感动学生、感动家长的教育故事。小中见大,凡中见奇,这是大智慧。
2007年工作总结是这样讲的:德育工作充满智慧,教学工作彰显智慧,人文关怀凝聚智慧。我们要搭建平台,在展示中体现集体智慧;笔耕不辍,在反思叙事中积累智慧;强化教研,在合作共享中绽放智慧。
2008年工作总结中有这样的表述:教育很理想,不能搞得太功利; 追求—— 渐进性。教育很复杂,不能搞得太简单; 改进——审慎性。教育很生动,不能搞得太枯燥; 过程—— 艺术 性。教育很丰富,不能搞得太贫乏; 课程—— 拓展性。教育很深刻。不能搞得太肤浅。 实践—— 反思性。
几年来,我们总的思路是:规范与改进并举,规划与发展并重,从现实可能性入手,从未来理想性着眼,以问题为中心,以渐进为原则,在改进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办大教育,办理想教育,办汇文教育。
此外饱受学生好评的老师有初中化学组的曹建国老师、英语袁红老师。
1、"扬帆汇文"文学社由高中生组成,以文学欣赏和写作实践为主要内容,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舰模组、科技组 有传统优势,在国内国际一系列赛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桥牌队由初高中生组成,是一个新的文学社团
近期开展美术组、武术组等更加自由的社团,力主让学生全面发展。
发挥优势、发展强势、综合推进、全面提升,实现汇文中学的新跨越。 汇文学校,津门教育曙光,学风醇备群结合,日久弥彰;凤雏蔚秀,沐泽英才,社会栋梁。智德体群强,汇文学校特长。祖国荣光,杨万世无疆,尔吾兄弟,本吾校训,勤、俭、诚、勇图自强,保绵长,日进炽昌,慎守勿怠自芬芳。民众之文明,社会之进化,教育基础,惟我学堂。
北京汇文中学的建校大事记
邛崃汇文学校收费标准学费是19800元/年。
邛崃市汇文学校位于邛崃市临邛街道君平大道东段266号,距高铁站约1000米,是邛崃市政府重点引进的一所优质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学校秉承“汇融中西文明,秉持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实行小学“小班化、驻班制、主题式、跨学科”。
中学“选课走班、分层分类、一生一课表、生生有特长”的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学校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学业优秀、气质高雅、思想独立、知行合一并具有中华底蕴、世界眼光的精英人才。
汇文学校所在城市简介:
邛崃,别称临邛,四川省成都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成都西南部,北与大邑县毗邻,东邻新津区、眉山市彭山区,西与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接壤,南与蒲江县、雅安市名山区相连,全市行政区面积1377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邛崃市全市辖14个镇(街道),常住人口为66万人。邛崃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2020年,邛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84亿元。邛崃境内河流纵横,山、丘、坝皆有,市东部及北部为平坝,南部浅丘连绵,西部山峦重叠,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邛崃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天然气、钾盐为盛,有川西地区最大气田。
时间 大事记
1871年 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并附设一所蒙学馆,教授“圣经”、“四书”,学生四名
1885年 随着学生的增加,在蒙学馆的基础上成立了“怀理书院”,设有博学、备学、成美、蒙学诸馆,一切重要课程,多用英文教授
1888年 成立大学,更名为“汇文书院”,取“融汇中西文化之精华”之意。分设文、理、神、医、艺术等科
1890年 美国善士十二人,在美国纽约开会,决定学校在美国立案,特别推举留华数人,组织本校董事会
1900年 汇文书院被烧
1902年 美国教会又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内扩大校址一顷多地,重新修复校舍
1904年 建筑安德堂,用做讲堂。取名安德,以纪念前校长李安德博士
1905年 学校按部章更名为“北京汇文大学堂”。美国厚德先生捐筑楼房一座,用做学生宿舍,取名“厚德斋”
1912年 民国元年,学校更名为“汇文大学校”,规模、设备更加完美
1913年 美国高林先生捐筑楼房一座,用做学生宿舍,取名“高林斋”
1914年 董事会动议合组大学
1918年 汇文大学部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定名为“燕京大学”,原址留为大学预科及中学二部,定名为“汇文学校”
1919年 学校进步学生高举校旗,率先到达天安门广场,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6年 3月,按教育部规章,学校正式交于华人主办,留美归国的爱国民主教育家高凤山博士高凤山博士出任校长,学校改组完毕,一切职员均以华人为主体,组织与课程均适合时代教育的趋势;3月18日,在“三·一八惨案”中,学生唐耀昆、谢戡壮烈牺牲;11月,汇文中学地下党支部在斗争中诞生。彭雪枫烈士任当时党支部负责人
1927年 4月,校名改为“京师私立汇文学校”;学校以“智仁勇”为校训,后1929年蔡元培先生曾为之题释,内容为:“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并以此书赠汇文中学。高凤山校长提出“全人教育”思想,为汇文百年发展奠定了基础。将“圣经”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进而废除。并确立校标和校旗。
1928年 北伐,学校改名为“北平私立汇文学校”。秋,初中学生全体编为童子军
1932年 建立秘密组织“社会科学联盟”,建立共青团组织。
1946年 2月,高凤山博士重新主持校政1952年 9月,私立汇文中学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名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学。高凤山校长仍继任原职。
1954年 校团委和学生会请“中国保尔”吴运铎同志给全校同学作报告,他用七个小时讲了《把一切献给党》的全部内容。争创英雄班的活动开展起来
1956年 学校被定为北京市十所重点校之一
1959年 因建北京火车站,二十六中自崇文门内船板胡同迁至崇文门培新街6号建新址
1970年 本校被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窗口校
1978年 二十六中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学校之一
1983年 王力今同志任二十六中校长。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984年 9月9日,学校落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彭雪枫烈士石雕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题写碑文“怀念我们的革命先烈”,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题写碑文“彭雪枫同志永垂不朽”
1985年 4月6日,成立联合国教科文二十六中俱乐部
1987年 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奖”
1989年 4月,北京二十六中恢复“北京汇文中学”校名
1992年 8月31日,在汇文中学会议室召开首次北京汇文中学董事会会议
1993年 学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94年 3名外国留学生进入该校学习中文,该校开始涉外办学
1996年 被评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先进俱乐部
1997年 3月18日,该校被崇文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汇文语言文化学校经北京市教委、侨办和公安局批准正式命名成立。
学校确立新时期办学思想“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1998年 4月27日,世界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最高级别会议——执行理事会开幕式在我校实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7月,该校实行建制改革,取消初中,正式成为了一所北京市重点高中校;在汇文校友会筹办的民办公助初中校——“文汇中学”,试办一年后定名为“北京文汇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分校)”。经市、区教委社办科批准,该校正式成立“北京汇文中学培训部”。11月15日,该校天文台正式落成。
1999年 5月,市、区政府批准该校81亩校园扩建总体规划。8月,该校完成实验楼生物标本廊和教学楼天象厅的建设。
2001年,学校启动示范校扩建工程,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下,搬迁学校周边300余户居民和崇文小学校,扩大北京汇文中学校园面积,改建学生公寓,兴建体育馆场。
2001年12月,北京市教委认定北京汇文中学为首批“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1年,根据有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停办初中部成为纯高中校。
2002年至2007年,北京汇文中学学生公寓、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体育馆(含游泳馆)相继竣工投入使用。
至2007年9月,学校建筑面积达57532.43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52453.13平方米,成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最大学校。
2005年,学校恢复初中部,招收120名初一新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汇文中学实施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课程设置改革,加强教师培养和科研力度,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学生。
2007年11月,高三年级杨奕同学在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终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保送至北京大学。
2008年3月,杨奕同学在第28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第六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 市长奖”,5月份赴美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
2008年9月,根据北京市崇文区政府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对口支援协议,受崇文区政府委托,北京汇文中学开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班,首批招收25名学生。
2008年11月,高三年级李思然同学在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终评活动中获一等奖并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保送至清华大学,后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2009年3月,李思然同学在在第2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第七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 2009年7月,李仲秋校长退休卸任。陈维嘉担任北京汇文中学校长,白瑞祥任党总支书记。
2009年9月物理特级教师张国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学校硬件建设水平继续得到提升。
2009年,学校新建通用技术实验室3个,完成理化生实验室12个改造项目,学校实验教学硬件环境大大改善,相关学科教学设施设备得到充实,为贯彻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条件。
2010年6月,学校第六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北京汇文中学阶段发展规划(2010—2013)》。规划确定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学生培养目标。
2010年7月,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请示的正式批复,北京市东城区与崇文区合并,设立北京市新的东城区,为北京汇文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至2010年9月,汇文中学有教职工191人,专任教师128人,其中,副高级职务68人,中级职务69人,中高级以上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75%;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 5人,特级教师4人。
2010年,学校开始规划教学楼重建工程和附属设施加固改造工程。
2010年11月,学校教学楼重建工程和附属设施加固改造工程开始启动。
2010年12月9日,东城区政府和朝阳区政府签署协议,东城区教委将用弘善家园教育配套设施开办北京汇文中学朝阳学校和汇文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2010年12月22日,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在140周年校庆大会上正式恢复原校名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
2011年7月7日东城区教委正式宣布成立北京汇文中学校区,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成为首批联盟校。
2011年,在全校教职员工努力之下,北京汇文中学取得一系列喜人成绩。
2011年3月27日高三年级李星煜同学获得“第九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2011年4月17日,在东城区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北京汇文中学代表队获得中学组获得高中团体第一和初中甲组团体第一。6月,高三学生马思佳、杨凡、侯怡然三位学生囊括北京市高考新东城区理科前三名,徐成列文科第三名,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线的学生人数列东城区各校之首。同时,首批招收的黄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班学生(全部为理科学生)回原籍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囊括黄南州理科前三名。同年参加高考的来自11个国家的17名国际部学生,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7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0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其中2人同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2011年9月10日,北京汇文中学隆重庆祝建校140周年,以此为契机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2011年李星煜因“海水淡化装置”获得北京青少年最高荣誉——科技创新“市长奖”,而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就读。
关于“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办学条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changshi/202507-749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办学条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办学条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办学条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