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陈村的卫生事业

网上有关“朱陈村的卫生事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陈村的卫生事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旧中国时期,朱陈村卫生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全村只有一个中草药堂,村民因生活拮据,很少有人花钱开药方捉药,在此社会背景下,山东历史上的“朱陈瘟疫”,在朱陈村首先爆发瘟情。

1946年4月,肠道传染病——霍乱,在临沂县朱陈区朱陈村(现为临沂市罗庄区罗庄镇朱陈村)中悄然传播。至5、6月,病势蔓延,死亡人数增多,终于酿成了震动朝野四方的朱陈大瘟疫。

据村民反映,同年3月有村民李某出门卖窑货(黑陶器),病死南方,抬回家滨葬后,朱陈就发生了这种病。该病初起,病人上呕下泻,先吐黄水后吐绿水,拉稀拉黄水,最后脱水死亡。由于当时缺医少药,村民缺乏卫生常识,此病蔓延迅猛,发病火急,治疗不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形成了头午抬死人,下午人抬他的惨景。如:村民孙某之父早晨吃了4个煎饼,抗着扁担下地打高粱叶,感到头一麻,得病回家一篓就死亡;另一孙某之妻头午给丧主助忙,下午本人病死;村民卢某父母得病同一天死亡;村民马某天天到宝泉寺大松树下躲避瘟疫,两个月后的一天吃过晚饭睡下,天明病残。此病至高峰期的7月份,全村每天被瘟疫病魔夺去生命的就有5、6人,死亡最多的一天竟达16人,村民发病率达50%以上,村民葛阊编歌谣日:虎烈拉(霍乱英文译音),虎烈拉,烈虎闯进这一家,咬了爷,咬了妈,另外吃尽小儿娃……整个朱陈村阴霾密布,一片悲哀,穿白戴孝者比比皆是。真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村民巴不事田业,惶惶不可终日。此病向四处村庄迅速蔓延,付庄、朱隆等村也有流行。因此,朱陈周围村庄群众谈及色变,胆战心惊,对朱陈人采取隔离政策。

瘟疫一发生,就引起了朱陈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颜寿山、区长李金涛等同志带领村民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发动村民在村各路口站岗,不准走亲戚,也不准赶早集;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消灭苍蝇蚊子传染源;鼓励本村民间医生极力抢救,并及时向上级政府请调医疗队。临沂县政府派出医疗队,会同村医紧急抢救。医生们夜不能寝,疲惫不堪。村医陈黄牛劳累交加,染病死亡,他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也全瘟殁。

1946年8月,山东省卫生总局局长白备伍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雷黛德大夫,带领鲁中军区医疗队到临沂霍乱疫区进行防治,他们带来大量疫苗和药品。紧接着山东省主席黎玉发布了《山东省政府关于防治霍乱的指示》,对疫区防疫工作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办法和措施。经过省卫生总局、联总、滨海行署和临沂县政府卫生人员两个月的大力防治,终于扑灭了流行临沂数月的大瘟疫,朱陈瘟疫亦随之涅灭。据统计,朱陈村瘟疫共使321人丧生。

新中国成立后,朱陈村曾规划为朱陈乡,下划分五个自然村,后撤捎朱陈乡,在村名不改变前提下,保留了五个自然村,这种规划现状让朱陈村保留了五个农村医疗合作社区卫生机构,近十个私人卫生诊所。

请问,有意结朱陈,前来问好音,伐柯不费力,佳偶自天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形成其一方特定的民风民俗。朱陈夜猫子集就是朱陈人的独特习俗之一,它名闻遐迩,传誉省外,引起不少人的新奇之感。 每当夜幕深沉,万簌俱寂,人们酣睡的三更,街上突然发出一声有力的咳嗽,随之开锅的糁好了——的响亮而悠扬的吆喝声——夜猫子集的号角——响起来,只几口,便划破了朱陈的夜空,唤醒了沉睡的人们。走出家门,繁星当空,街上几点摇曳的灯光却已在夜幕中闪烁,若在冬天,地摊侧旁则燃着一堆篝火(作取暖、看秤、点钱之用),夜猫子集便拉开了序幕。糁锅、粥锅旁站着或蹲着的人们喝着糁或粥,嚼着香脆的油条、烧饼,或吃着热乎乎的包子、棕子,津津有味。整条街融化在清新凉爽而安详的氛围中。天蒙亮时,拎着菜篮的主妇或男当家便纷纷来到集市上购物品。早集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物,有熟食、蛋、禽、鱼、肉、蔬菜和粮食等,也有日常生活必备品。早集上热气袅袅,和声漫语,平静祥和,没有一般集市的大声喧哗、粗声叫骂、飞扬尘土、臊臭气味,也缺少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场面。

解放前后至60年代,早集设在朱陈村中心南北大街北段,北起供销社门口,南至石虎子路口,全长二百多米,两旁店铺林立。文革时期及其后,早集迁至村南头,近邻朱陈煤矿。1996年朱陈四村建设了朱陈宝泉综合农贸市场,早集随后又迁至朱陈村东南农贸市场,此处交通更加便利。 朱陈夜猫子集开市早,时间短,规模小,经营物品单一,属短、平、快型。无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下,也不管几易其址,夜猫子集以自己的惯性顽强地延续下来。1986年3月朱陈虽新开设了二、七集和春秋会,但它们终究未形成大气候,较之夜猫子集仍逊色多多。

不难看出,朱陈夜猫子集是当地工商繁荣的产物和象征,是人民生活的需要和依托,它培养了朱陈人的商品意识,促进了朱陈商品经济乃至各业的兴盛和发展。

朱陈:古村的名字,村中只有陈姓和朱姓两族人,所以两姓世代联姻。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序:“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后来用“朱陈之好”称两家结成姻亲。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为婚嫁。后称联姻、婚配关系为“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朱、陈两姓居一村,代代结成好姻缘。秦晋两国交好,世世通婚。

好:和乐

柯人:《诗经》中写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来也称媒人为“柯人”。

偶:配偶、夫妻。天成:上天成就的。

佳妙的配偶,是由上天所撮合的。

《幼学琼林》里面的内容: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蹇修与柯人,皆是媒妁之号;冰人与掌判,悉是传言之人。

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

女嫁曰于归,男婚曰完娶。

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同姓不婚,周礼则然。

女家受聘礼,谓之许缨;新妇谒祖先,谓之庙见。

文定纳采,皆为行聘之名;女嫁男婚,谓了子平之愿。

聘仪曰雁币,卜妻曰凤占。

成婚之日曰星期,传命之人曰月老。

下采即是纳币,合卺系是交杯。

执巾栉,奉箕帚,皆女家自谦之词;娴姆训,习内则,皆男家称女之说。

绿窗是贫女之室,红楼是富女之居。

桃夭谓婚姻之及时,摽梅谓婚期之已过。

御沟题叶,于祐始得宫娥;绣幕牵丝,元振幸获美女。

汉武对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贮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

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两国以联姻。

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架鹊桥以渡河,牛女相会;射雀屏而中目,唐高得妻。

至若礼重亲迎,所以正人伦之始;《诗》首好逑,所以崇王化之原。

唐 ?白居易的《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关于“朱陈村的卫生事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dazhoutv]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changshi/202507-7126.html

(12)
dazhoutv的头像dazhoutv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dazhoutv的头像
    dazhoutv 2025年07月29日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dazhoutv”

  • dazhoutv
    dazhoutv 2025年07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朱陈村的卫生事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陈村的卫生事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旧中国时期,朱陈村...

  • dazhoutv
    用户072908 2025年07月29日

    文章不错《朱陈村的卫生事业》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