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今日回地球,航天员怎么返回地球
目前技术,宇航员返回地面并不需要太多燃料,因为返回地球不是用燃料进行刹车减速慢慢的回到地面,而是改变飞行轨道,飞向地球,之后通过空气摩擦减速,比如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利用减速伞在大气层中减速,当然其减速伞比较复杂,不想飞机降落伞那么简单,分高空稀薄空气中使用的减速伞和,浓密大气层减速伞两套减速伞,当然都佩相关的引导伞.而且在最初阶段,还会采取降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技术,也就是用一种蒸发剂带走热量,来为飞船降温为减速伞打开提供可能.航天飞机也是与之类似,只不过它在大气层中的减速过程更长,因为它可以在空气中利用飞行翼改变航向,进行更长时间的滑翔减速.这有点类似于滑翔机,只不过与滑翔机不同的是它的速度比较高,而且目的也不是为了长时间留空,而是为了理想着陆
回顾神十五航天员返回全程
1、神舟十五号的三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在太空待了整整186天,干了好多活儿,比如做实验、修空间站,2023年6月4日一大早,他们终于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啦!
2、 飞船先和中国空间站说拜拜,分离过程超级顺溜,没出啥岔子,飞船慢慢飘远,然后调个头,对准地球方向,开始往下冲。
3、进入大气层那会儿最刺激了!飞船像火球一样高速坠落,外壳温度飙到上千度,周围全是等离子火焰,通讯完全中断(这叫黑障区),持续了大概4分钟,地面都捏把汗。
4、 速度降下来后,降落伞系统自动弹出——先小伞引导,再大伞减速,最后主伞稳稳撑开,飞船晃晃悠悠往下落,跟坐秋千似的。
5、下午1点多,飞船“砰”地一声,垂直着陆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搜救队立马冲过去,开舱门一看,三位老哥精神头十足,自己爬出来挥手,大伙儿都乐疯了。
6、 整个返回过程花了9小时左右,从分离到落地一气呵成,航天员体检一切正常,这次任务圆满收官,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又添一笔!
相关问题解答
1、"航天员咋从太空回来的?不会直接往下掉吧?"
嗐,哪能直接自由落体啊!神十五返回分四步走:① 先和空间站"拜拜",飞船脱离后绕地球转圈调整姿势;② 发动机倒车减速,让轨道高度像滑滑梯一样降低;③ 到大气层附近时,飞船会"甩包袱"——把轨道舱、推进舱先后扔掉;④ 返回舱带着航天员冲进大气层,靠防热罩扛住2000℃高温,最后降落伞"噗"地打开,稳稳落在东风着陆场。
2、"返回地球时航天员难受不?会不会吐?"
跟坐过山车似的!穿越黑障区时舱外通红一片,过载最高有4个G(相当于四个自己压身上),但训练时都模拟过,最刺激的是落地前——返回舱会"嗵"地弹起个反推火箭缓冲,这时候要是没系紧安全带,真能磕出包来!不过航天员都绑成"粽子"了,吐倒不至于,但头晕手抖是常事。
3、"为啥总选内蒙古降落?不能停上海外滩吗?"
兄弟,返回舱不是滴滴打车啊!东风着陆场(在内蒙古)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戈壁滩,① 视野开阔没高楼,② 人口密度比奶茶里的珍珠还稀,③ 地面搜救队开直升机、越野车能飙到飞起,要真落外滩,怕不是要砸穿环球金融中心...
4、"落地后航天员为啥坐椅子上被抬着走?飘半年不会走路了?"
可不是装大爷!在太空肌肉和骨骼都"偷懒"半年,突然回地球重力场,站起来容易"腿软跪地唱征服",医学团队得先评估身体状况,适应期间连喝水都要小口抿——有位老航天员回忆,刚回来时感觉脑袋像顶了袋大米,抬手打招呼都费劲!
本文来自作者[吾梦]投稿,不代表大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zhoutv.com/changshi/202507-21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大洲号的签约作者“吾梦”
本文概览:航天员今日回地球,航天员怎么返回地球目前技术,宇航员返回地面并不需要太多燃料,因为返回地球不是用燃料进行刹车减速慢慢的回到地面,而是改变飞行轨道,飞向地球,之后通过空气摩擦减速...
文章不错《航天员今日回地球,航天员怎么返回地球 回顾神十五航天员返回全程》内容很有帮助